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饿了么”有错拒改的底气到底在哪
老板娘用牙咬开火腿肠放到炒饭中,厨师将手指伸进锅里沾汤汁尝味道,员工协助黑作坊入驻平台……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后,日前网上订餐平台“饿了么”连续发声,并推出一系列整改措施。如今半个月过去,“饿了么”果真“改了么”?近日,记者多路暗访发现,涉嫌无照经营、登记地址虚假、盗用后厨照片等行为仍大量存在于“饿了么”平台。(3月28日《北京晨报》)
这真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我们本以为在媒体的曝光、舆论的声讨、以及监管部门的顺势介入下,“饿了么”定会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痛改前非,但僵硬的现实却用尴尬的实例反证着我们的期望是多么的想当然。半个多月来,那些曾经被媒体曝光的系列问题不但没有丝毫整改,反倒一如既往的存在于这个平台。而“饿了么”当初那些信誓旦旦的承诺,现今看起来也不过是其“四面楚歌”下对付舆论的一场公关秀。
“我有错,但我坚决不改正”,这或许是对“饿了么”当下傲慢态度的最好刻画。但让人想不通的是,作为一个以服务为宗旨的订餐平台,它究竟是哪里来的底气才使得它有了我行我素的动力,并置法律法规、部门监管、舆论呼声于不顾。
这可能与舆论的聚焦效应有关。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民众对公共事件的关注,其信息源主要来自网友曝和媒体披露这两个方面。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这两种方式都可能在短时间内引来民众关注的目光,并衍生出强烈的聚焦效应。但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又无时无刻不在用另外的话题冲淡着现有的讨论,以至于很多事件民众还没看到解决的结果就被另外的舆论掩盖了。深谙舆论走向的“饿了么”将这一法则运用到了极致。在被媒体曝光以及舆论讨伐之初,其低头认错的模样及高调承诺的庄重,总让人觉得这事会得到妥善解决,但舆论“过境”后,它瞬间变脸的可憎却又无不用嘲讽的口吻告诉大家,它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寄希望于廉价的承诺来转移民众的注意力罢了。
如果说舆论的这种聚焦效应是在给“饿了么”底气十足的傲慢提供生长土壤的话,那么,监管上的夹生便是在给它输送源源不断的养料。“饿了么”平台上那些无证经营、登记地址虚假的餐馆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存在,根本上的原因还在于监管的触角没有延伸至这些地方,以至于它们可以有恃无恐的将自己的商品通过违规的渠道拿去贩卖。而这个时候,本该负有审核、登记之责的“饿了么”平台却并没有按照《食品安全法》履行相应的责任,反倒与这些餐馆沆瀣一气,共同欺骗消费者。可以说,正是监管部门对违法小餐馆的经营无力以及对“饿了么”平台的一路绿灯,才使得二者可以在物质诱惑的驱使下,不顾民意呼声、不管食品安全,一而再、再而三的将这一违法行为延续至当下。不妨作一个设想,假如此次曝光“饿了么”后续问题的不是记者,而是相应的监管部门,对“饿了么”的震慑效果又是不是会不一样。
以此来看,要想从根本上消除“饿了么”“我有错但拒不改正”的十足底气与嚣张狂妄,一方面是要尽可能改变舆论一味追求热点的不良嗜好,并杜绝那些投机取巧的舆论利用术。另一方面则是要让监管真正长出牙齿,并用其制度的刚性给违法行为严肃的惩罚和足够的震慑。只有当这些落到实处,有错拒改的戾气才不可能有成长的土壤。(张 剑)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饿了么”平台 “饿了么”整改 曝光“饿了么”有错拒改


土耳其一警用客车遭炸弹袭击致18人受伤
南非警察汉语学习班受欢迎
三峡大坝首次整体“点亮” 夜景美不胜收
中国最大的盐湖吸引众多珍稀野生鸟类栖息过冬
菲律宾总统宣布马拉维市已获解放
北京首条磁浮列车将开通试运营
俄心理学家种出432公斤巨型南瓜
中国警方向美国遣返一名红通逃犯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