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宋镇豪:带着问题来读书
相比畅销书,我读的都是难读的、难啃的甚至枯燥无味的书。比如《周礼正义》,《周礼》本身是不难懂的,但还要结合历代大家用了一生精力所作的注疏,则难度提升了很多。但为什么还要读这些书,是由专业所决定的,因为我毕竟是研究古代史的,多数时间是与古人接触,当然要尽量读一些古人的书。
宋镇豪
阅读历史书,比较容易一些的是《史记》,里面有很多故事,比较好读。但读《史记》要掌握两点:一是年表,一是地理,只有在内心搭起时空的架子,才能在阅读中进入历史的语境。如果只看情节,不了解各章节、各人物、各事件之间的联系,则阅读收获不大。
除了历史经典,还要阅读一些地下出土的文字材料——甲骨文。我年轻时没有电脑,都是用卡片记录,明确每个甲骨文字在语句中的位置,确定字的词性,就会知道这个词类是做什么用的,甲骨文读起来就会很顺畅。但我是不主张研究纯文字学的,甲骨文毕竟是史料,是古人留下的第一手资料,所以还应该从历史学家的视角来阅读、解读,这样就会把甲骨文读“活”了。因此,古文字学、文献学和考古学要结合起来研究。我写《中国风俗通史·夏商卷》,就是从枯燥的纯文字中把有关衣食住行的生活材料串联起来,描绘与展示夏商社会人们是怎么穿的、吃的是什么东西、平时是怎么生活的等,读起来就比较生动。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带着问题来读书。读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一些问题,再带着问题回到书中,读起书来就会有意思得多。现在甲骨文整理已经做得非常规范,常用字已有1600个左右,并且现在甲骨文与出土文献结合得非常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土的甲骨文都是很枯燥的,基本都是殉葬单,即墓葬殉葬品的清单,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土的多是汉简、清华简等文献,丰富了过去读书的内容,增加了能够理解的图形。我们一定要刻意地去阅读一些特别难的书,再阅读很多各种各样的书,因为做学术就是要解决难题的。
甲骨文可以说是中国真正的文化基因,我深有体会。《史记》中关于殷本纪才有2800字左右,把一个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朝代用2800字就写下来了,只能是一个骨架子,甲骨文出来后,就大大丰富了商代历史。1999年我组织13位专家学者花了差不多10年时间,才把700万字的《商代史》写出来。这可以说是填补了商代史的一个空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在这一套书中。中国历史怎么拉长?就是要靠科学,靠出土文献作支撑。
我对于甲骨文的兴趣,还得从我在上世纪60年代读的一本书谈起,即郭沫若先生的《甲骨文字研究》,这本书奠定了我学术研究的方向。当时觉得挺难读的,但我觉得有趣就读进去了。1978年恢复高考后,我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从此就与甲骨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是这本书把我引上了研究甲骨文的道路。阅读专业的书与通俗的书是不一样的。有人问,你如果研究商代史,必须要看《封神演义》吧?我说这是两回事,《封神演义》在内容上确实是商末的故事,但毕竟是一部带有神话色彩的小说,跟历史是有区别的。还有人问,如果研究春秋战国的话,应该对《东周列国志》很感兴趣吧?我说《东周列国志》也不能算作历史,从某种角度而言还不如《左传》更贴近史实。1999年,某电视台在做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专题纪录片时,就是从《封神演义》开始做的。当然电视台选了一个吸引老百姓的视角,但学者绝对不能把《封神演义》当作历史来看。年轻人阅读这些著作当然也很好,文化毕竟是丰富多彩的。但作为研究上古史的学者而言,这些书就有些“歪门邪道”了。要根据个人的特点,比如研究专业、关注点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作为学者,不仅考古的、历史的、语言的书要看,其他门类的也要看,总之要博览全书。这就涉及怎样读书的问题,有些只需浏览,有些则要精读。有些书只要看看里面的主要内容就够了,记得侯外庐老先生在给我们讲课时曾这样说:现在文章很多,怎么看?看看头看看尾,看看下面的注,就够了。看看头,就是看要解决什么问题,看看尾,就是看解决了什么问题,还要看看他所引用的书,看他是站在什么角度写的,是站在了前人肩膀上,还是起点很低。如此,就可以大致知道这位学者做学问做到了什么程度。我觉得这对我来说很有用。现在书多、文章多,一年下来光甲骨文研究文章就得有200多篇,如果都要看,就没时间做学问了。所以应该有选择地读书。有些书则是要精读的,特别是体现了一位专家学者的心路历程、研究思路、方法论的作品,或者在国史系统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作品,等等,这些书都要精读。我一般不主张皓首穷经地读书,读书要使自己越来越聪明,学问越来越精深。做学术的话,判断力是很重要的,需要在长期积累中养成。现在有些年轻学者,有些问题过去已经解决了的,他还认为是新东西,不了解国际学术界基本情况,比如一些甲骨文的发现,如果知道还不讲,就有些剽窃的味道了。如果不知道,则是学识问题,至少连随便翻翻书都没做到。年轻学者还是应该静下心来多读读书,“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希望这能够成为读书人的座右铭。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本文由记者张丽采访整理)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宋镇豪 读书 畅销书 《史记》 历史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