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打通监管“信息眼” 上海正式实施“双告知”制度
新华社上海3月31日电(记者周琳)从4月1日开始,上海新设企业或进行经营范围变更时,如果涉及审批许可事项,企业将获得一张告知书,明确告知其办证的部门,行政许可审批部门也能同步收到企业的注册登记。记者3月31日从上海市工商局获悉,这一打破信息孤岛、落实事后监管的“双告知”制度将正式实施,既能减少企业时间,又能减少监管真空。
据介绍,过去是企业先去行政部门申请相关证件,才到工商来办营业执照。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这种从“先证后照”到“先照后证”的改革,相当于工商部门会先给企业发执照这一“门票”,但能不能上场踢球,企业还得去后置审批的行政部门办通行证。
上海市工商局注册处处长俞培刚说,此时行政许可部门相当于过去是“等人敲门”,现在得“出门找人”,能不能找得到、找得准,进行必要的事后监管就对信息收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注册的第一道关口,工商部门就应第一时间收集登记信息并“双告知”,成为申请人和许可审批部门之间的“信息眼”。
所谓“双告知”,是指在企业申领营业执照的时候,一方面通过告知书、承诺书等形式,将具体的办证流程告知企业,让其知道去哪些部门办理审批手续,避免企业跑冤枉路,减少“折腾”时间;另一方面,将企业的办照情况通过上海市法人信息共享与应用系统,实时推送给相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提醒有关部门及时关注,做好事后监管。
“以前都不知道去哪里、该找谁,一些许可证一办就是3个月,一半时间都浪费在‘瞎跑’上了。”刚刚拿到营业执照的上海观池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斌说,“双告知”让企业知道“婆家”是谁。第一次,在他办理登记注册时,工商窗口的工作人员就发放了承诺书,根据他的描述,明确告知其公司从事的经营范围属于“电影发行”,对应的审批部门是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这次工商部门又随营业执照发放了告知书,再次强调了其经营范围和对应的审批部门。下一步,公司就能有的放矢,不再陷入摸不着头脑的尴尬。
俞培刚说,这种“双告知”制度相当于“双保险”。一方面将企业的“出生证明”第一时间告知许可审批部门,打破了信息孤岛,尽可能地避免了监管真空;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对改革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以为有了营业执照,不需要办证就能开门营业,告知时会要求企业承诺对需要后置审批的事项,在取得许可证前不得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上海双告知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庆祝万圣节 装扮成猫王、黑武士和疯
联大召开关于终止美国对古巴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必要
山东沂源:深秋柿子加工忙
文在寅呼吁珍惜半岛有利契机
京张高铁开始全面铺轨
纽约举行万圣节大游行
南苏丹举行活动庆祝和平协议签署 最大反对派领导人马
阿里巴巴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在非洲落地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