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台媒:“天然独”绝非天然 其实是“人造独”
台湾《中国时报》4月5日发表中华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前台当局“新闻局局长”赵怡的评论文章说,最近媒体上不时出现“天然独”这个名词,“天然独”的意思,是指当下年轻人在国家认同的态度上比较倾向“台湾独立”的立场,而此一政治主张被认为是随着世代交替,自然而然产生的新思维,代表未来的主流民意。
先不去计较台湾的年轻人口中究竟有多少人真正挺“独”,但即使多数人有此倾向,也绝非“天然”,而是出于特定政经文化环境的感染,是经过高度人为操作的集体影响(group influence)的结果。
回顾台湾民意指标由“统”到“独”的转折点是在1990年代中期,关键人物是李登辉。他以公理为号召、改革为名义、“修宪”为手段,首先解散“万年国会”,接着进行废省、冻结“国统纲领”以缩减“中华民国”对固有疆域的主权,继而倡导“台湾优先”及“中华民国在台湾”等“独台”言论,最后推出“两国论”正式将两岸分割;陈水扁接棒后,进一步落实法理“台独”,厉行“去中国”与“去中华文化”运动,凡属与中原文化脐带相连的历史文物与记忆均欲除之而后快,包括更改历史教科书、取消传统节庆纪念日等。
1994年4月1日千岛湖事件爆发,李登辉见机不可失,乃发动第一波批共攻势,严厉谴责“中国政府践踏人权、中国人欺侮台湾人”,引发岛内群情激愤,同声挞伐。根据台湾民调资料,在案件发生1个月之后,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首次超过“自己是中国人”。从此,每当两岸间发生嫌隙,台湾方有心人士都会夸大渲染,致令事态扩大,余波动荡,而一般民众也在风动草偃之下逐渐对大陆社会萌生反感,连带对若干中华文化的表征也有所排斥,终而形成狭隘的地方主义意识型态框架。2008年国民党虽重掌政权,却始终未能正本清源,重振炎黄和中华文化在台湾的正统地位。
从千岛湖到太阳花整整20个年头,案发时出生的孩子已逾弱冠之龄。年轻人满怀热情,为了伸张正义、追求理想而走上街头,本不足为怪,但如果普遍抱持抵制中国、翻转历史、扬弃固有文化的偏执立场,当然不仅仅是受到“二二八事件转型正义”、“教育部修订课纲”、“年轻族群就业困难”或“国民党立院黑箱作业”的刺激,而系在成长过程中持续受到特定意识形态框架制约之故。古人说“性虽善,待教而成”可为左证。
时间,可以模糊记忆,甚至可以冷却热情,消弭仇怨,但不会让一个社会的成员对本身国家民族意识和传统文化内涵产生疏离或厌恶感。所谓“天然独”,主要源自于当权者的政治操弄。
民族意识与文化认同本为两岸之间最大公约数之一,也是化干戈而玉帛的首要途径。备受大陆猜疑的蔡英文若能做到,则两岸局势必将峰回路转,到了那时候,“两岸一中”自然成为主流民意,而“九二共识”不就是“台湾共识”了吗?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台独 天然独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庆祝万圣节 装扮成猫王、黑武士和疯
联大召开关于终止美国对古巴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必要
山东沂源:深秋柿子加工忙
文在寅呼吁珍惜半岛有利契机
京张高铁开始全面铺轨
纽约举行万圣节大游行
南苏丹举行活动庆祝和平协议签署 最大反对派领导人马
阿里巴巴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在非洲落地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