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人民时评:提稳菜篮,需用好两只“手”
保持菜价稳定在合理水平,是一道考验管理者智慧的民生必答题。既要保障城里人的吃菜问题,不能菜贵伤民,又要解决菜农的增收问题,不能菜贱伤农
“现在的菜怎么这么贵呀?!”最近一段时间,不断上涨的菜价引发广泛关注。有家庭主妇晒出购物清单,因为菜价上涨,三口之家一个月多花了近200元菜钱。据农业部蔬菜生产信息网监测,580个蔬菜重点县信息监测点显示,3月中旬42个蔬菜产品平均地头批发价同比上涨29.5%。
对于菜价上涨,首先应理性看待。这次上涨,既有当前正处“春淡”期、供应整体偏紧的原因,也与前一阶段罕见的“霸王级”寒潮突袭、南方产区蔬菜大量减产有关。还要看到,大白菜、结球甘蓝、大葱等一些蔬菜的涨幅较大,是由于近年来效益偏低、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对供给产生了一定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蔬菜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出现波动,正常。但对于超出合理区间的暴涨暴跌,则须予以重视。农业部负责人表示:特别要推动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保障常年菜地保有量、重要蔬菜产品自给率和蔬菜产品质量合格率的稳定。菜价一头连着市民的“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菜园子”,两头都是大民生。既要保障城里人的吃菜问题,不能菜贵伤民,又要解决菜农的增收问题,不能菜贱伤农。保持价格稳定在合理水平,是一道考验管理者智慧的民生必答题。
深层次观察菜价上涨,反映出蔬菜供给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近年来我国蔬菜生产呈现出“大生产、大流通”的格局。从生产环节来看,蔬菜产区由城市郊区向农区集中,生产方式由露天向设施转变,生产组织结构也趋向专业化和规模化,这些都带来蔬菜成本结构的变化。土地、人工等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推动蔬菜生产成本明显增加;流通环节的链条过长、环节过多等情况依然大量存在,都在无形中推高了蔬菜价格。
提稳“菜篮子”,需要市场和政府两只手都发挥好作用。蔬菜对市场供求反应灵敏,最有效的手段还是加大对生产的支持力度,从政策、补贴、保险等环节入手,加强对“民生菜”的扶持,依靠市场来拉动生产。同时,有关部门的监测预警与调控措施还应更科学。比如,针对灾害性天气频发的情况,应提前做好预案,合理调整生产、调度供应,尽量减小市场波动;做好反周期调节,而且调控也不是只“管涨不管跌”,不合理高涨时要管,低迷时也应“该出手时就出手”,切实维护菜农的合理收益,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蔬菜动态储备及应急机制。
进一步看,推动蔬菜产业的升级才是治本之策。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加快转变蔬菜的生产方式,打通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同时积极改善蔬菜流通设施条件,降低农产品储藏、流通成本,引入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推动“农超对接”,让百姓的“菜篮子”更丰富实惠。
回顾过往,农产品价格“过山车”现象,屡有发生。从“姜你军”到“蒜你狠”,到“‘二师兄’身价上天”,民间戏语也反映了这一点。在探索如何走出农产品的涨跌异动、周期性怪圈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已成为基本共识,并写进了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但“市场决定”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可以“大撒把”。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关键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对农产品来说,如何“放到位”“管到位”,怎样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市场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大起大落带来的伤害,政府非但不能缺席,更应有所作为。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稳定菜价 菜农 蔬菜供给 结构性失调


大型杂技剧《花木兰》在澳门举行传媒预演活动
西藏:布达拉宫广场花团锦簇迎国庆
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隆重举行
“18至20世纪俄罗斯帝国珍品展”广州开展
大熊猫“彩陶”“湖春”启程赴印尼
2017年“文化中国·全球华人音乐会”在京举行
300幼儿同唱祖国生日歌
中国出版代表团亮相内罗毕国际书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