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公祭黄帝争夺战”背后是文化饥渴症
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不过,5天后的4月9日,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又将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短短6天内,一边是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一边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对黄帝的国家公祭究竟应在哪里?其实,自2006年开始,陕西、河南两地的网友关于“该到哪里拜祭”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澎湃新闻4月6日)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祖宗,在宗法体制之中,从来都是大事。国人都是炎黄子孙,黄帝也被奉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因此,从广义上讲,陕西也好,河南也罢,无论哪一个省份祭拜黄帝,都代表着沿传香火,都代表着对祖先的尊敬与缅怀,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都是对中华历史文明的发扬光大。
文化本来应是包容的,多地共同祭祀,也应该是一件幸事。不过,祭祀黄帝的争议点在于,陕西有黄帝陵,河南有黄帝庙;陕西是其墓地所在,而河南有其故里所处。从汉字本义上讲,陵是指帝王的墓地;庙是指供奉祖先的地方。陵也好,庙也罢,都是可以进行祭祀活动的地方。因此,两地分别对黄帝进行祭祀,也都有理有据。
两地分别祭祀黄帝,按理说是好事,也都可谓名正言顺。但如果非要让国家相关部门出面,规定只能在一地搞,恐怕必然会得罪其中一个地方。而关键的问题是,本来是共同祭祀的事,为什么两地必须要争个你死我活,只能存其一呢?
说到底,当下的祭祀不是祭祀,而是一种借助于经济搭台的文化唱戏,继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旅游资源。在某种程度上讲,两地之间的竞争与PK,本质上是在争夺以黄帝为文化代表符号的旅游资源,两地都想对这种资源进行垄断。争夺祭祀的目的,并非是显示对祖先有多大的敬意,是不是足够虔诚,而是为了争取经济发展和创造更多的GDP的机会。
争黄帝的祭祀权,与争曹操墓、李白故里等没有什么区别。需要正视的是,我们并非热爱文化以及文化符号本身,而是热爱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背后的巨大利润。这当然没有什么原罪,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也完全符合节能、绿色、协调等发展理念,但是,地方之间过多的资源争夺,说明的是文化资源本身的匮乏与稀缺。
黄帝、炎帝为代表的古代帝王将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传统文化之外,文化产业的概念应该是丰富的、多样的,而且,即便是发扬传统文化,也不应该只局限于祭祀圣王先贤这样一种古老的形式。文化垄断的前提应该是文化创新,需要更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在文化产业领域,近年来有一个颇为流行的概念叫“IP文化”,即有知识产权的文化产业链。黄帝就是一个古老的“IP文化”。但是,当下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IP文化”。正如IP电视剧《琅琊榜》热播之后,多地开始争夺琅琊这个地名,文化产业需要创造出更多的概念与符号。文化产业大发展,更离不开对文化规律本身的尊重。只有站在整个文化产业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哪个地方应该祭祀黄帝才不会变成一道“二选一”式的选择题。(王传涛)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公祭黄帝争夺战”文化IP 公祭轩辕黄帝


葡萄牙议会否决对政府的不信任案
第四届东盟防长扩大会举办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美
德国新一届联邦议会举行首次全体会议
霜叶染红八达岭
纽约400多名警校学员参加毕业典礼 相拥庆祝
“2017汉语之光”才艺汇演在悉尼举行
菲律宾国防部长宣布马拉维战事结束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