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网红经济:从ID到IP的崛起之路
形势比人强,不过短短几年,网络红人的榜单上,已少有人记得起当年奶茶、芙蓉姐姐和凤姐之辈了。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PAPI酱,带着她的1200万融资,以及即将揭晓的新媒体广告标王,大有日进斗金、大杀四方之势,这多多少少让她的上述前辈们相形见绌。
以PAPI酱为代表的网红们,发迹于一个短、平、快的新媒体时代,就好像以前人们谈论凤姐时,称其为“网络红人”,而不是“网红”。现在,网红早已不是一种身份之外的标签符号,它已成为一种职业本身,不少网红的变现方式,正是出席各类讲座、论坛,或开办培训班,为那些想红的男男女女面授机宜。除此之外,主要还是引流量做微电商,或植入广告,这套商业手法,也被命名为“网红经济”。
网红式营销,能成为一种经济形态,前提是新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发展,让去中心化成为可能。这跟以往粉丝的取得必须依靠传统的平台不同,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在社交媒体上注册一个账号,用时髦的话讲,就可能将ID打造成一个大写的IP。所以,网红的崛起,从阶层流动的角度讲是件大好事。实际上,在不少短视频平台上,我看到过许多农村网红的例子,他们用恶搞换取网络注意力,虽然没走到变现这一步,但是可观的粉丝基数为变现提供了可能。
这里面有没有泡沫?当然有。微信公众号动辄估值数千万,网红的身家这两年也一路水涨船高,二者变现的瓶颈一直都成问题,即使国外也是这样。这其实并不难解释,在工业时代乃至web2.0时代,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有一个较长周期的成长过程。因为网络的特性,网红经济实际上把传统产业需要好多年才能发育成熟的时间进程,压缩在短短两年里了。所以,PAPI酱融资成功,才会被视作网红界的标杆性事件,因为在此之前,所谓网红经济,更多只是赚流量卖商品,没有跳出传统的销售范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产品化的。即便是PAPI酱,未来能否通过持续的内容输出,专业化的产品包装,形成独立的品牌IP,现在也难料。
所以,那些眼馋PAPI酱们的年轻人,别以为网红一定是风口。网红的门槛,绝不是在社交媒体上注册一个公众账号这么简单,网红经济背后还有一套严格的筛选、淘汰机制。那些爆款红人,其美貌、机灵、创意、才华,才是取胜的关键。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网红经济说到底还是“超女选秀”,只不过以前是作为平台和渠道的湖南台把选手召集起来。去中心化后,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平台腾空出世,选手们得自己去各个平台、圈层找粉丝。你以为实质变了,实际上变的只是形式,那套筛选机制没有变。传媒界喜欢讲内容为王,其实是一个道理。
至于说内容的潜在负面效果,网红并非都在宣传正能量的价值观,有些甚至相反,批评其粗俗、拜金、物欲都有道理。社会口味在影响网红,而网红则在反作用影响社会气质。真正值得担心的,是网红经济所植根的时代,人们对深度、严肃和思考逐渐失去了耐心,开始推崇最原始的外表之美,推崇插科打诨的无厘头段子,以及无需过脑的视频化信息。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网红 ID IP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