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人民日报批“特事特办”:有官员暗行“私事特办”
在基层治理中,不少干部群众对“特事特办”颇感困惑。一些群众急难之事,一经“特事特办”,往往解决得既快又好,群众为之点赞。也有一些污染危险项目,一被要求“特事特办”,便一路绿灯,给地方发展埋下隐患,群众忧心忡忡。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特事特办?
正所谓“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过于循规蹈矩,不立足实际机械地按老套路行事,容易导致治理僵化。从历史看,改革旧制度,往往靠那么一种闯与冒的精神,在先行先试、特事特办中找到新的出路。而在日常治理中,特事特办也成为一种超越庸常、突破惯例、提高效率的特殊方法。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激情岁月,特事特办正是一把刺破“铁板一块”僵化体制的利刃,帮助我们“杀出一条血路”,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但也不能不看到,特事特办正因其特殊性,很容易在实践中走偏变味,被滥用、误用。比如搞旧城改造,不惜违法强拆;“重点工程”竣工剪彩,征地手续尚未补全;明知环评不过关,却给项目特殊便利,等等。特事特办不仅可能异化为逃避责任的“挡箭牌”,还容易成为权力寻租的工具。譬如,有的官员打着特事特办之名,暗行“私事特办”之事,趁机多贪多占,有的甚至变相搞利益输送,以公帑入私囊。以致群众戏谑:“特事特办,腐败翻番”。
因此有人说,特事特办这把利剑,就看掌握在谁手里。秉持一颗公心,它就能刺破僵化的规则束缚,更好为民造福。但若心怀“小九九”,它就会绕开各种正当规则,破公义而开私门。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实践表明,好心也未必都能办成好事。正确的事,也需要正确地办。现代公共治理,规则制度是最基本的元素。若动辄特事特办突破既定规则,对制度失去基本敬畏与遵从,则与法治社会相去甚远,必然导致违纪违规不断,社会运行秩序混乱,特权、潜规则等盛行。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尊重规则、崇尚法度,乃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今天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更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强化法治精神、规矩意识,习惯依法依规办事。今天的中国,全面依法治国按下快进键、进入快车道,关乎治理的一整套法规制度体系日趋成熟完备。个人办事、行政审批、改革创新,都逐步于法有据、有规可循。即便遭遇危急时刻、突发事件,相关应急处理机制也日渐健全,极少需要倾注特殊的行政资源,绕过规定的处理流程。在现行公共治理中,主要矛盾是不按规矩行事的问题,而不是规则不适宜必须突破的问题。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依法依规是大势是主流,特事特办应当逐渐淡出我们的思维视野与行为习惯,决不能大行其道。如果遇事总想特殊对待,有问题总依赖超常手段,决不是社会的福音。即便在规则阙如或已不适应需要等特殊情况下,有些事情需要特事特办,也要有“特”的规矩,在法治轨道下依法办理。必须明确特事“特”在何处,特办“特”由何规?不能逾越哪些原则底线,如何监督问责?唯此,方能让特事特办套上制度的“紧箍”,不致成为徇私牟利工具,而在特殊情况下,也能成为实现善治的有益补充。(李浩燃)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特事特办 官员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