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医院创收冲动是阻碍医改的“魔鬼”
医院规定医生给病人开的检查费用要和药费达到1:1,不达标就要扣奖金;医生因此只能“恳求”病人不要只开药而不做检查?最近几天,广州市中医院肿瘤科专家门诊桌面上的一纸“安民告示”引发关注,有医生透露,因为收入与“开单”挂钩,目前该院已有医生护士甚至科室主任请辞。(4月9日《羊城晚报》)
为了遏制医院靠卖药创收的冲动,根除“以药养医”的痼疾,卫生部门推行医院药品零差率,另外,卫生部门设立了一项针对医院的考核指标——“药占比”,规定公立医院医疗收入中药品份额不得超过一定比例(通常是40%左右),否则将给予处罚。医院靠卖药确实难以赚到多的钱了,但一些医院又想出了其他的创收办法,就如广州市中医院从2010年开始,就实施了这一“浮动津贴分配方案”,据此,医生每月对病人开出的检查费用应多于开药的总费用。这样的“经济指标”在医院内并不鲜见,就如有名的“走廊医生”兰越峰,就是因为反映她所在的医院过度医疗问题而被排斥,反映的问题就是医院通过给病人多做检查来“冲药比”,这与广州市中医院的情形很相似。
其实自2004年以来,原卫生部就数次发文禁止医院搞“创收指标”,2013年11月26日,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孙志刚强调“医院不能将创收指标层层分解到医生头上”。
很多到广州市中医院就诊的门诊病人,很多都只需要开中药,而并不需要做CT等检查,医院的这一创收指标,逼迫他们或是花费不菲做一些没必要做的检查,或是只能选择去别处就医。医院这样的创收指标,丝毫没有考虑病人的实际情况,实则是对病人权益的公然“打劫”,是为了自身利益,不顾患者权益的蛮横做法。医院也逼迫医生做了自己的“帮凶”,而这一定额标准又很难完成,以至逼迫一些医生与护士只能请辞。
这样的创收指标,将医院丑陋的创收欲望展露无遗,违背了公立医生的公益属性,违背了医院以患者权益为重,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原则,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难以得到缓解,医改进展缓慢,都是因为医院创收的冲动不死。在医院经济指标的要求与“要挟”下,医生的面目在患者面前只能是可憎而可恶的,让医患关系的坚冰难以融解,甚至更加加深冰冻;而医改触动的是诸多环节的利益,阻力甚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得利益者总是以各种方法巧妙地避开医改的刀锋,医院创收冲动就是阻碍医改推进的“魔鬼”。
要让医院真正回归患者立场,否则不管是“药品零差率”还是“药占比”,唯利是图的医院都总能找出化解之策,医改更要能破除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藩篱,比如对于违反相关规定搞“创收指标”的医院,就应该有具体的惩戒措施,通过对具体违规医院的惩戒,用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医院创收 阻碍医改 医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