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严慧英: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 努力打造中国国际时装周品牌
新丝路经济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战略机遇。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国内时尚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迫切需要品牌拉动,业已在北京举办了19年的“中国国际时装周”成为城市时尚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平台,已经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在“十三五”期间,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努力打造中国时装周品牌,不仅能够全面提升我国公民衣着消费水平,丰富全面小康建设内容,同时能够强有力地推动中国服装产业走出去。为此,国家应进一步重视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的举办。
严慧英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政府在引导服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都采取一定的政策扶持举措。在我国,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担负着协调发展服装工业的社会职能,由其主导的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集中体现了纺织服装业的国家行为,代表了国家形象。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对于供给侧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加速推进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发展壮大服务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
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消费需求的特点,加速优秀时装设计师品牌孵化、提升及推广,推动更多行业创新力量发展;契合城市战略定位的核心功能,通过举办中国国际时装周等会展相关活动,打造国际性专业服务平台,提高北京乃至中国的时尚影响力及引领作用。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是民政部批准注册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中国国际时装周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于1997年创立,至今是国内历史最久、影响力最大的时装周。从中国国际时装周产生的“金顶奖”设计师和“十佳”时装设计师是国内时尚界最活跃的群体,代表了中国最前沿的时尚力量。中国国际时装周在推进北京“时装之都”建设过程中始终发挥着影响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面对经济环境、行业形势、消费需求的变化,国内需有文化的、有潜力的、有实力的优秀自主品牌和一批设计创新力量。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作为有影响力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在打造一流的服装和设计师品牌聚集平台,引导促进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北京乃至中国的时尚影响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目前,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在打造提升时尚创意与设计服务平台过程中,遇到一些政策和资金瓶颈问题。首先是中国国际时装周平台虽然纳入政府文化创意产业规划中,但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尚缺少长期、稳定的相应的配套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同时,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就业以及年轻独立设计师的发展,利用有限的自有资金启动的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等公益性项目,项目启动以来受到全国各大专院校和年轻设计师们的积极响应和社会关注。为了进一步做好这些项目,扩大规模和影响力,作为全国性、非营利性的行业协会面临巨大的财力压力,参照国际惯例,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建议:
1、将“中国国际时装周”作为国家层面的公共行为,目前已举办19届,但是一直以民间组织来主办,限于一般化企业层面,规模和档次都受到限制,列入“十三五”专项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为“中国国际时装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专项支持。
2、充分运用政府部分权力下放的趋势和政府转变职能的客观需要,建议将有关服装业发展、时装品牌培育等行政权力分解到行业协会中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要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充分支持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混合发展,鼓励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3、将“中国国际时装周”作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2022年北京冬奥会、2019年北京世界园博会的重要配套部分,加以统筹考虑。结合国家赋予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定位,倾力打造北京国际时装之都。由政府支持建立国际交流机制,使之与目前的巴黎、纽约、伦敦、米兰四大世界时装之都比肩。建议外交部、人民银行、国家工商总局、文化部等相关部门支持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及相关行业、企业,加速培育我国优秀本土品牌提升和推广。支持以示范性项目活动为载体开展国际交流,为跨国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建议国家批准设立服装产业发展基金,予以大力扶持。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副秘书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严慧英 一带一路 中国国际时装周 品牌 纺织服装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