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总体国家安全观”:怒海行舟之舵
战后,美、俄、英、日等国均曾出台蕴含大安全思想的国策:日本出台《国家综合安全报告》,以发挥“大经济”、“强技术”、“软实力”优势;英国提出“大国家安全”概念及相配套的“大国家安全管理框架”;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亦曾制定《2020年前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等文件。
当前,中国越来越靠近世界政治舞台中心、经济竞争前沿、文化交锋前哨、军事博弈一线。此种态势引发国际战略格局中“龙出大海”与“困龙浅滩”两股力量的博弈。换言之,中国的安全之舟已驶入国际安全深水区,惊涛骇浪扑面,各领域的大竞争已成现实。
由于中国地缘环境的先天恶劣,及与部分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冲突悬而未决;与部分国家围绕网空、天域、极地、海权的博弈形势愈发严峻。且不说“美国蝴蝶”振翅、半岛核雷声会直接影响国家安全,就连内比都的游行、朱巴的内战、摩苏尔的战云,亦会导致国家安全战略部分调整。
此外,面对中国欣欣向荣,境内外敌对势力反华乱中之心不死。特别是“东突”暴恐势力潜伏于南亚与中亚招兵买马;流窜于西亚北非为虎作伥,企图回窜境内拼凑“哈里发国”。它们逃不脱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的铁律。但在将其扫出历史舞台之前,切勿小觑其负能量。
总之,国际战略安全形势变化范围之广、速度之快、烈度之大,前所未有。正因此,决策层深刻认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箴言的警示作用,努力增进怒海行舟的智慧、勇气及战略定力,熟水性,好撑船,趋利避害。
中国历代战略思想家给后人留下宝贵的非物质遗产。传统兵法凝练的治国图存、安国全军智慧流淌于国家安全思想长河之中。“势强易为谋,弱乱难为计”;“兵胜于朝廷”等治国用兵箴言闪烁着关于政治、军事、外交的辩证关系,体现了战略谋划、多维思考、综合摆布的朴素安全思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旨在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定维护国家安全战略重点、战略优先方向、战略手段和策略,研究解决国家安全的长远重大问题。从国安委的决策功能、谋划协调、抓纲代目、精干高效等方方面面看,堪称世界级大国的“标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战略思维、法治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的大手笔;是基于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忧患意识、进取意识的大举措;亦是基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思路。
总之,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全局性、系统性、协同性高度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统筹,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国家长治久安的科学指南。应从战略与政治高度,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战略思想,进一步做好国家安全工作,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
(作者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国际问题专家)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国家安全 地缘环境 美国 朝鲜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