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浙江省政协“民生论坛”聚焦两孩政策“平稳落地”
求解“不敢生生不好养不好”难题
浙江省政协近日举行“民生论坛”,专题协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与完善社会保障,委员和专家“众筹”智慧,出实招、献良策破解生育家庭“不敢生、生不好、养不好”难题。
全面两孩政策落地,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敢不敢生”。对此,浙江省政协委员严萍提议,将0~3周岁婴幼儿的教育托管纳入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纳入公共卫生和教育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办托儿所,加快试点推出公共的婴幼儿托管服务。由教育、卫生等部门分工负责,提出配套举措,各个街道、社区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建立1—2个婴幼儿托管指导中心,引导婴幼儿托管行业的良性发展。同时,规范发展民办婴幼儿托管机构,制订出台婴幼儿托管机构准入制度,推行婴幼儿托管行业标准化管理。
“‘70’、‘80’后是主要的政策受益群体,特别是‘70’后,生育意愿较为强烈,但这部分人处于育龄晚期,生育并发症风险加大,缺陷儿出生几率上升。‘想对两孩政策说爱你’实在不容易啊。”浙江省政协委员潘一红道出了政策落地后的第二个“难题”:35周岁以上的高龄孕产妇增加,直接影响缺陷儿出生几率,影响出生人口素质。从事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杜文君与潘一红委员在想法上不谋而合。她们提出:要实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出生缺陷防治措施。加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建立精准二级干预机制,建立“高危妊娠”风险监测和预警评估机制;建立涵盖妇产科、内科等专业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专家库,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切实做到“能出能入、各级联动”;建立远程可视急救信息网络,让专家通过急救信息平台,指导基层现场处置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
“养得了不见得养得好”,而生养向来“不能分家”,尤其是对一个区域统筹来说,相应“养”的资源有没有良好配套,直接影响到政策能否可持续性推进。省政协委员包叶红为说明科学规划教育资源的重要性,用了形象的比喻:“两孩政策一旦落地,就要求各地公共服务随之跟进。假如客人到了才垒灶,就会有人饿肚子。”她继续打比方,“假如在一定区域内,两孩生育意愿很强烈,就会使相应公共资源呈现短缺局面。特别是在一些人口基数不大的小城市或县城,公共资源保障的弹性很小,再加上资源原本就不足,出生人口哪怕增加不多,幼托、幼保、幼教机构等公共服务就难以满足。”提出这个问题,立刻引起很多委员的共鸣,委员张爱莲也认为,要对区域内教育资源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和论证,并根据区域人口居住情况,及时调整教育资源布局,提升教育的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同时,在进行区域教育资源扩充时,需要统筹兼顾、科学预测,既要看每年新生儿数,也要看其长期变化趋势,避免因人口骤升骤降造成新建新增教育资源的闲置。(何永生王晓端)
编辑:薛鑫
关键词:浙江省政协 “民生论坛” 两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