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送礼式批评”有问政娱乐化的风险
人民是主人,领导是公仆,批评领导,还借助于“礼品”“道具”,让上级自己去感悟,这只能说明潜意识里还有官贵民贱那一套。
4月24日晚,南宁市委市政府主办的今年第二期电视问政直播。由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结果变成了“低标准”,600多亩水田荒废一年多,河浪村村民给邕宁区区委书记邓娟娟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丛杂草,希望能尽快整治好,不再长杂草。(《南国早报》4月25日)
南宁市的电视问政会已举办多年,受到群众的好评。过去也发生过问政会上群众给领导“送礼”的情况,例如,2014年3月20日的电视问政会上,一位市民代表将一瓶发黑的污水交到环保局局长李森手中,“这水既不能喝,也不能用,我们希望环保局能尽快制定整治措施,还市民一个健康优美的环境。”
人民群众向政府官员提出批评意见,要采取“送礼”的形式,这是近几年发生的新现象。例如,温州电视问政市民来“送礼”:去年送蜗牛,今年是沙漏。送蜗牛的意思自明,希望官员提高办事效率,别像蜗牛那样慢慢爬;而送沙漏的意思就更简单:代表说,希望每个政府部门都能珍惜时间,让温州变得更美。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还借用网络语言的“鸭梨”来代替“压力”,很多地方都发生了通过送鸭梨向领导施加压力的新闻。
采取“送礼”的办法提出意见、表达诉求,最初是想通过别出心裁的创意,引起社会和舆论关注,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这和农民工搞各种各样的“创意讨薪”的意思差不多。不错,老祖宗就讲究批评的艺术。人所共知的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
但是,讽喻式的批评不见得比直接批评更有效果。例如,你希望领导抓好机关作风,难道直接说了没用,反而是苍蝇拍可以启发官员重视机关作风吗?而且,领导收下苍蝇拍,还真的不好处理,难道需要摆在办公桌上,永远警示自己吗?正因如此,河南的学生向教育部送鸭梨,被教育部拒收。是的,收下鸭梨怎么处理,是放着还是吃掉?真的都不行。
不乏内幕人士称,问政会上“送礼”都是事前策划的表演环节。如果真是这样,那岂不是把问政会当戏演,岂不是成了问政娱乐化?当“送礼式批评”刚开始时,我们会觉得新奇有趣。当这种做法泛滥开来,我们就会感到无趣和厌烦了。人民对政府有什么意见,还是正面表达、直道其详,无需借礼品和道具暗示。(殷国安)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南宁 电视问政 送礼式批评


哥伦比亚缴获超12吨毒品 总统现身视察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完成冬季换“装”
俄罗斯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
《孔子的智慧》文化展在越南开幕
中国邮政发行《记者节》纪念邮票
北京天安门前悬挂中美两国国旗
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规模达520只
英国举行国际蛋糕展 栩栩如生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