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佛山政协委员呼吁:经堂古寺急需“抢救”开发

2016年04月28日 15:00 | 作者:张闻 |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佛山经堂古寺历史比广州光孝寺更早,是佛山名称的由来,然而,前两年经房屋鉴定部门鉴定,经堂古寺早已是危房,急需政府拯救性抢修了”,4月27日下午,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出席了政协各界别座谈会,文化界政协委员谢伟松借机呼吁,佛山莫要忘记经堂古寺。

谢伟松介绍,经堂古寺在佛山市民间艺术社大院内,离佛山市政府距离非常近。而历史上,这座寺庙却正是佛山名称的由来。“公元398年,罽宾国(今克什米尔)三藏大法师昙摩耶舍携三樽铜佛在塔坡岗搭盖棚寮讲经,这就是经堂古寺的前身,后来后人为纪念建‘塔坡禅寺’,明朝天启年间,塔坡禅寺重修,又称‘经堂古寺’,以纪念高僧讲经布道的‘牧唱遗风’。寺前制‘佛山’石牓,佛山的名字也由此而来。”谢伟松引经据典称,昙摩耶舍在塔坡搭盖棚寮讲经后才去广州建了光孝寺,“从这个角度说,光孝寺都还没有经堂古寺早,经堂古寺是佛山的文脉所在。”

谢伟松称,经堂古寺也有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包括早期的“佛山”石牓,现存建筑物内的山门、青云巷、浮图殿、释迦文塔等,“目前经堂古寺现存建筑物周边都有大批石碑等,都是明代的石碑,东倒西歪在那里。”

“近些年,佛山的大大小小许多文物都得到了修葺,唯独经堂古寺旧址没人过问,我问了才知道,就是因为那个地块是政府的。”谢伟松表示,修复经堂古寺,佛山的文脉将可追溯到1600多年前,“前几年有房屋鉴定机构去看过,经堂古寺已经成了危房,政府的地块又不需要拆迁,为何还不尽快进行拯救性抢修?”谢伟松建议,佛山应该由文物部门牵头,对现存文物本体实施拯救性的维护和修缮,对文脉进行系统整理;同时,结合周边普君墟、东华里等文物资源,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并注入产业活力,使之成为佛山历史的见证和岭南文化的殿堂。

“经堂古寺见证佛山文脉以及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进一步树立佛山文脉和文化发展史有重要意义”,对于委员提议,鲁毅坦言,自己来到佛山,虽去过塔坡,但尚不知道经堂古寺就在离市政府如此近的地方,“委员的观点让我很受启发,相关部门应尽快带我去现场看看。”

编辑:薛鑫

关键词:佛山政协委员 经堂古寺 “抢救”开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