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让“最孤独小学生”不再孤独
要想使“最孤独小学生”不孤独,当务之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仍是平衡教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将优势教育资源,向薄弱的乡村教育资源“倾斜”,并加大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优势教育人才,向乡村相对薄弱的教育地区“主动流动”。
4月26日下午,雨淅淅沥沥,湖南平江县南江镇万家村万家小学二年级唯一的班级内,一个剪着娃娃头的小女孩坐在教室里,教室里还摆着几张空课桌。女孩叫小彭(化名),今年8岁,是这个年级唯一的学生。(5月2日《现代快报》)
万家小学二年级只有一个学生,难怪这名小学生会感到一个人上课没意思。那么,这所小学原来就如此“生源稀少”吗?非也。之前万家小学还有30多名学生,后来大部分学生走了,有的到附近马安村的马安小学读书,还有学生去了条件更好的镇中心小学。那么,万家小学“生源流失”为何如此严重呢?
其实,从新闻中我们不难找出答案。全校仅有两名临近退休的老教师,而且这些老教师对学生的所有学科“几乎是一肩挑”。不仅如此,全校至今还缺少一名英语教师,为即将步入三年级的孩子上课。
在如此背景下,学生向好的教育资源“流动”,进而使教育资源好的学校,很多班级“学生超编”,而教育资源较差的学校,越来越难以招到生源,出现如此“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所折射的问题——并非很多学生及家长主动愿意“舍近求远”上学,而是因为教育资源投入严重不均所致。如此看来,万家小学,原本缺的并非是生源,而是好的教育资源。
实事求是地说,我国其他乡村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的小学,出现众多生源向教育资源相对较好小城镇、县城“集中流动”的现象,虽不像万家小学全班只剩下“一个最孤独学生”这样极端,但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换句话来说,其实,全国类似于万家小学出现的“最孤独小学生”,只是我国教育资源投入冷热不均——在乡村小学出现的一个缩影,并非个案。
说到底,“最孤独小学生”,折射教育投入不均衡之殇。因此,要想使“最孤独小学生”不孤独,当务之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仍是平衡教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将优势教育资源,向薄弱的乡村教育资源“倾斜”,并加大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优势教育人才,向乡村相对薄弱的教育地区“主动流动”,从而逐步填平乡村教育与城镇教育之间的“差距”与“鸿沟”。那么,环绕在“最孤独小学生”身旁的寂寞和孤单,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最孤独小学生 乡村教育 教育公平


粤港澳三地举行海上搜救联合演练 检验救援协调能力
美国乔治亚巨蛋圆顶爆炸倒塌
联合国总部举办活动庆祝世界儿童日
野化大熊猫回捕做体检:身体健康 即将放归大自然
智利公布总统选举初步计票结果
法国系列恐袭发生两周年 民众举行仪式悼念受害者
西成高铁进入开通前的全面验收阶段
直击伊朗地震重灾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