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陶质彩绘百花灯
灯是汉墓中最重要随葬品之一,汉墓出土的灯具数量大、种类多,形制繁复,有铜、铁、陶、瓷、玉、石等多种材料。
东汉陶质彩绘百花灯,1972年出土于洛阳涧西七里河汉墓,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其中,汉墓出土陶灯以1972年出土于洛阳西郊汉墓的陶质彩绘百花灯最为精致,堪称我国古代陶灯的经典之作。作为汉代艺术杰出的创造,此件百花灯不仅反映了汉代精湛的制陶技艺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也是我国工艺美术史上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据了解,此件东汉陶质彩绘百花灯通高92厘米,由灯座、灯柱和圆形灯盘组成,陶灯通体以彩绘为饰。令人称奇的是,该灯还有12个曲枝灯盏,其分别插于灯柱和灯盘上,曲枝长短有别,错落有致,其上既有戴冠的羽人,也有卧蝉。灯座呈覆喇叭形,像是一座起伏的山峦,“山”上堆塑有人、龙、兔、虎、龟、朱雀等各种形象,造就了一派人神共处的梦幻形象。
东汉陶质彩绘百花灯造型优美,酷似一棵造型优美的古树,装饰效果很强。其既反映了汉代高超的制陶工艺,重现了当时贵族生活场景,又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长生不老、升仙等道教思想的盛行,是汉代社会长生不老、羽化升仙思想的物化表现。其灯座呈覆盆状,与古代传说中的仙山——昆仑山十分相似。
汉代志怪小说集《海内十洲记》这样描述昆仑山:“方广万里,形如覆盆。”《尔雅》曰:“山三成为昆丘。”也就是说,昆仑山是由三层组成的,这与灯座上的人物和动物呈三层排列的设计吻合。
据《神异经》记载:“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古人认为,天柱是顶天立地的象征,把天堂、人间和地狱联系到了一起。百花灯的灯柱即代表昆仑山上的天柱。百花灯上的十二枝曲枝形灯盏,分为三层插在灯柱上,形成了三层天盘,分别代表传说中昆仑山上的三座城池,同时,灯上所塑乌龟、羽人、龙、虎等都是古代象征长生和羽化升仙的神禽瑞兽。
值得注意的是,东汉陶质彩绘百花灯的灯身、灯座和12个曲枝灯盏均系多模分制而成,组装或拆卸起来都很灵活自如。这种便利,使其在出土之后的很多次文物展览中,看似“脆弱”的百花灯虽多次漂洋过海,但总能毫发无损地平安返回。
从形制而言,百花灯又称树形灯、多枝灯、连枝灯,是中国古代灯具中最独特的灯具形制之一,它以树的形状为基本造型,多姿多彩、内涵丰富。一般为一个灯座之上支撑高低错落几个至十多个灯盏。由于其“灯盏”较多,犹如盛开的花朵,故称之为“百花灯”。其往往以枝状的数量来划分,有三枝灯、五枝灯、九枝灯、十枝灯、十三枝灯、十五枝灯等。以“奇数”,即“阳数”的枝状较多。
其实,陶质百花灯的出土数量有很多,但最著名的只有三件。除洛阳涧西东汉墓出土的这件彩绘百花灯外,另两件分别出土于河南济源泗涧沟汉墓和陕西宝鸡周原汉墓。
此外,与铜百花灯相比较,尽管陶百花灯没有铜百花灯高大,但装饰显然要华丽繁杂的多,且陶百花灯一般将底座做成山峦形,堆塑一些仙人、神禽瑞兽等吉祥神性化的形象,使器物增添了浓厚的神话迷信色彩,寄寓着汉代人祈求永恒幸福,企慕长生不老、羽化升仙的美好愿望。
至于百花灯的使用年代,学者大多认为,其出现于战国中晚期,流行于东汉,之后消失。但从文献记载和出土材料来看,似乎又不限于战国至汉代这段历史时期,应该延续时间更长。如唐李商隐《楚宫》诗:“如何一柱观,不碍九枝灯。”又唐温庭筠《晚坐寄友人》诗云:“九枝灯在琐窗空,希逸无聊恨不同。”可见,唐代百花灯仍在使用。
四川乐山西坝窑出土的连枝瓷灯上有“泰和重宝”款识。“泰和”(1201~1208年)是金章宗完颜璟的第三个年号,说明这件百花灯是金代之器物,而其也将百花灯的使用年代延长了上千年。(文/叶羽)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陶质彩绘百花灯 灯 百花灯 洛阳涧西七里河汉墓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