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一页宋纸一两黄金 密韵楼珍藏古籍登香港
清代以降,坊间素有“湖州藏天下”一说,是为对浙江湖州数百年来众多收藏家藏品的美誉。蒋汝藻的“密韵楼”,与陆心源的“皕宋楼”、刘承干的“嘉业堂”、张石铭的“六宜阁”并称清末民初的四大藏书楼。仅“密韵楼”珍藏善本古籍二千六百六十余部,其中宋本五百六十三册,手卷、册页、法帖不计其数。本期《汲宝斋》从密韵楼的一套书札手卷聊开去,寄宋人山水于万卷楼,觅金石考据于藏书志。
苏富比亚洲区中国古代书画部主管左昕阳
民国鉴藏家蒋谷孙
蒋祖诒(1902-1973)字谷孙,号显堂,早年从学王国维专研古籍。其父蒋汝藻(1877-1954)为浙江有影响的实业家,并为藏书世家,以密韵楼名世。二十世纪初,受卢芹斋之邀,蒋谷孙主持北京来远公司,经营、收购古玩字画。在他旅沪期间,以精鉴碑帖、版本、书画闻名,先后与张珩(张葱玉)、庞莱臣、叶恭绰、谭敬等人往来易物。吴湖帆经过蒋谷孙介绍,入手不少精品,其中就包括:明吴伟《铁笛图》卷、唐寅《骑驴归兴图》轴、陆师道《秋林观瀑图》轴。
宋代书札可遇不可求
浙江南浔藏书楼密韵楼以宋元善本为多,是清末民初湖州四大藏书楼之一。早期曾称“传书堂”,后由蒋汝藻时以一千五百银元收得宋代湖州词人周密的《草窗韵语》一册六卷孤本,并取“密”字和“韵”字,额其 藏书阁为“密韵楼”,此书斋名亦有私家珍藏之意。
据苏富比亚洲区中国古代书画部主管左昕阳考证,原址在湖州的密韵楼,如今已不复存在。而蒋谷孙本人,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携家藏前往台湾,后任台湾大学教授,着有《思适斋集外书跋辑存》等。蒋谷孙是台湾收藏界的泰斗,相当于张葱玉在国内鉴藏书画领域的地位。然而很可惜,国内学界对蒋谷孙的文献记录甚少,较为人知的是王国维帮助蒋汝藻编纂的《传书堂藏书志》,分为手稿本、清稿本两种,手稿本九册,现藏在北京国家图书馆。
在古籍收藏中,市面流通的宋代书札,是所有类别中最为罕见、稀少的,遂有“一页宋纸,一两黄金”之说。左昕阳印象中,只有一九九六年纽约佳士得专场,算得上是数十年来规模最大、品相最好的宋代书札(及古籍善本)拍卖。“宋代书札基本上都分藏在各大重要博物馆中,在市场上是可遇不可求的。即便民间有藏家收藏,也都是人家压箱底的宝贝,绝不会轻易拿出来。”相比之下,左昕阳征集到的八大山人、石涛字画要多一些,宋人的东西寥寥无几。
密韵楼藏有一套宋张文靖《书札四帖》(估价二百万至四百万港元),可一窥宋人书札魅力。张文靖在宋宣和末年为监察御史,在《宋史》中有传。此卷集张文靖的四通书札,分别书与路允迪、梁仲谟、李仲仁与王严起。单从书信内容来看,反映到宋朝廷渡江之后文人、官员的生活境况,行文亦提及当时有少数部队在北方对抗金兵。
清郑板桥《怀潍县二首》 立轴水墨纸本
宋张文靖《书札四帖》,密韵楼蒋氏旧藏,此通为张守书予同僚路允迪
笔势清劲 流畅自然
其次,再看各札书法,即是写给同朝官员之政务信札,信手浑洒,流畅自然,笔势清劲。此四帖与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年)在黄州书写的“新岁展庆帖”,书风相似,都是宋人“尚意”书法佳作,亦是重要的历史文物。左昕阳称张文靖因是官员,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宋四家“苏黄米蔡”之影响,但究其根本其书法还是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更为相近,有其二人行书《兰亭序》、《怀仁集王圣教序》的影子。
而这亦说明,帖学在宋朝廷内十分流行。宋太宗曾命翰林侍书王着将《淳化阁帖》摹勒于内府石头之上(一说摹勒于枣木板上),刻于秘阁。据密韵堂传人透露,蒋谷孙曾在一九二九年收藏《淳化阁帖》最善本之六、七、八册,王羲之书帖三册,额书斋名为“官帖簃”,并嘱吴湖帆画《官帖簃图》裱于册首。此三册而后与第四册《淳化阁帖》合在一起,于二○○三年被上海博物馆从纽约佳士得中国古代书法拓本拍卖专场购回。
而在每札之后,都有清代书画、古籍鉴藏家陆心源(1838-1894)的考释,对《宋史》和张文靖其人其事都做出详尽考证,并将考释题跋收录在陆氏的《仪顾堂题跋》。“这里面就牵涉到一个传承的问题,书画、古籍想著录有序,便要依靠不同时代的藏家一个个传下去,如同接力赛跑一般。”左昕阳说。而陆心源并非清朝唯一一个考据学学家,那时崇尚金石考据之人还有翁方纲、阮元、伊秉绶等人,集中出现在乾隆、嘉庆年间,形成了“干嘉”考据学。
有趣的是,民初岭南藏书楼五十万卷楼藏晚明人沈士充手卷《溪山秋色》(估价五十万至七十万港元),此卷亦有宋人“尚意”。沈士充是董其昌最具代表性的学生,但艺术创作除了承继其师,亦融入宋苏东坡的笔墨追求—从婀娜的山林为开首,渐推至平远丘壑,最后在皴染温润的溪流中收笔。
左昕阳认为,明清书画常有“仿宋”意味,无论是董其昌抑或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 的艺术理论多少都有借鉴宋人。宋代艺术给人的感觉是“温文尔雅,不过火”,这和明代雅致不同,宋代更简约、更讲求法度。他分析称:“宋代是中国艺术的顶峰,书画、瓷器、文学都是齐头并进的。宋之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书画,实际上是不断理解、重新解读宋人的东西。”
苦瓜和尚的这套十开册册页,属其早期作品。山水表现神似黄山,干笔皴擦辅以淡墨阔笔,尺幅虽小却片片珠玉。据左昕阳推算,创作年份约在一六六六年至一六八○年,恰是石涛在安徽宣城敬亭山和黄山生活的十五年。“宣城时期对画家的影响很大,他在此阶段受到新安画派影响,描绘的山水与他后期的老辣用笔有很大不同。新安画派画家如戴本孝、弘仁,他们都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枯笔干墨’的皴擦。而石涛的这套册页也用了许多枯笔干墨画法。”
清石涛《山水册》十开册之六
名士收藏 善本为首
再看石涛之后的创作,画家从金陵画派中吸取了浓厚、淋漓的墨斑画法,亦受到龚贤山水画法的启发。然则在三年北游后,宋画的传统又对其中晚年创作的《庐山观瀑图》、《翠蛟峰观泉图》深远影响,体现在他对待自然山川的态度,以及章法布局、整体结构的气势运用。石涛好友新安画家梅清(号瞿山)曾将他誉为“宋李公麟”,石涛欣然接受,作诗《赠瞿山先生》一首答谢梅清。
石涛去世后没多久,清嘉靖三年,此册初为朱野云所藏,临有石涛《种松图》自写像于册页之首。朱野云后册页赠与伊秉绶,墨卿有隶书“苦瓜和尚山水”六字题于签条处。伊秉绶和翁方纲是好友,又请翁方纲在其中三页上诗题,赞赏石涛画艺之绝,录入《复初斋诗集》。此外,十开册上的题跋亦见书画家张问陶、吴照、清代藏家风满楼主人叶梦龙、民国大风堂张善孖等人的赞誉之词。
册末溥心畬的小楷题跋中,提到此册曾获“芷英先生”指正。传世可能还有他人经手,然而究竟“芷英”是谁,却已无从考证。再之后,此册归于蒋氏密韵楼。左昕阳称,二百万港元的估价属“低估”。原因在于,此册只盖了“老涛”的章,没有款,尺幅也不大。如果能有石涛本人的题款或题诗,相信又是几倍之外的价格。他预估《山水册》还是会被“抢起来”,虽然没款,却仍是传承有序。
与时兴的收藏门类不同,古时名士以收藏法书、名帖、名拓、古籍善本为首,字画反而居其次。一来是可彰显收藏者的文化品味、学识修养,二来也让士大夫府中会客时有了可聊可赏之物。久而久之,藏品多了,朋友之间彼此刺激着寻觅孤本,后期形成“万卷楼”亦不出奇。
清石涛《山水册》十开册之七(局部)密韵楼蒋氏旧藏
宋张文靖《书札四帖》 此通为张守书予同僚王严起
清鉴藏家陆心源于《书札四帖》每札之后题以详实考释
万卷楼藏书代代传
目前蒋氏密韵楼遗留古代书画卅余件,尚有部分为蒋氏后代收藏。除密韵楼、五十万卷楼之外,明代的天籁阁主人项元汴亦是同道中人,精于鉴赏,专攻金石遗文。这些民间收藏在一定程度上为宫廷的收藏“查缺补漏”,与《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天禄琳琅》中的文物资料互为左证。
而书札、册页本身之用途,不过是古人与亲友交流的笔墨而已。左昕阳称,因为传世量少,就决定了古书画收藏圈子小,而要求藏家对古文、善本都有了解,通考据,又要知金石、辨真伪,门坎相对高很多。“所以我们通常说,这个圈子只有深度,没有广度。”
古人重视书信,往往是因为记挂亲友,一提笔万千思绪顷刻涌来。清郑板桥(1693-1765)在乾隆十七年罢官,离开故园潍县之后始终牵挂,直到好友郭伦升来到扬州探望,他在临别时作七律二首赠与郭氏,这便是《怀潍县二首》。诗中写道自己对潍县风筝、鸳鸯庙、柳郎祠、纸花(风筝)的思念,开篇便是一句:“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
如今用信笺传情的人越来越少,不少人生出怀古之心。这和宋朝之后各个朝代“仿宋”、“拟宋”、“追宋”的做法同出一辙,敏求好古之人念念不忘宋人的“温文尔雅”,借窥密韵楼旧藏得以慰藉,正如板桥道人惦念家乡的纸风筝那样。
编辑:陈佳
关键词:一页宋纸一两黄金 密韵楼 珍藏古籍登香港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