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刘忠军:暴力伤害解决医患纠葛的社会氛围不应再持续
陈仲伟医生遇害,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应该说和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有一定的关系。为什么伤害医生的事这些年频繁出现,至少是在一些人群中形成可以通过暴力伤害解决医患纠葛的意识。
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所,是提供人道主义救援的场所,这样的场所需要安定、安全的环境,这种环境不仅医务人员需要,病患也需要。就事件本身来讲,要依法解决。从社会来讲,要高度重视医疗环境的改善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如果再不重视,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都无法保证,怎么能服务病人、做好医疗服务。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切实采取举措。
这些年来,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在呼吁,最低限度应该在治安条例中把医院列入“公共场所”范畴。我也一直关注医院升级治安标准问题。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有些病人及家属在和医院发生纠纷时,可以占领医院,干扰正常的医疗秩序,警察对这种行为往往束手无策。
以前没有把医院当做“公共场所”,是因为情况不一样。医院发展到今天,完全是一个公开的场所,既没有门卫,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出入,而且人流量比很多公共场所还要大,比如北医三院,每天的门诊量是15000人,明显带有公共场所的性质和特点。我认为,在治安条例中,还是应当将医院界定为公共场所。这次事件的出现,更让我们觉得应该加紧做这项工作。
解决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我认为提供均质化医疗服务是根本之道。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大医院和小医院、中心城市和边远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客观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家都涌到大医院看病也不是没有道理。现在要解决的是提高家门口医院的医疗水平。我们国家目前没有形成完善的医生培训体系,医学生毕业后分到不同的医院,发展不一样,水平差距也较大。我们应该从医生培训入手,使得县医院甚至更低级别医院的服务水平并不低,医院能提供均质化医疗,病人就不会一味地涌向大医院。
但是,我们现在更多的是从行政角度实施举措,比如大医院开放门诊、周六日出诊……这些办法能解决根本问题吗?从一定程度上讲,可能还不利于扭转目前的现状,对大医院的资源也会造成一定的浪费。
编辑:赵彦
关键词:陈仲伟事件 暴力伤医 解决医患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