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红军大破阎锡山河防
东征红军将领合影。左起(东征前的红军将领):左权、彭德怀、聂荣臻、陈赓、孙毅、聂鹤亭
准备渡河东征的红军骑兵部队
1936年2月20日至5月5日,红军打响了东征战役。这次重大行动起决定性作用的第一步战略任务,就是怎么顺利快捷地渡过黄河且突破阎锡山的黄河河防。在近千里的黄河沿线,阎锡山修筑高碉、暗堡1000余个,每碉驻兵一班或两班,重要渡口驻兵一排以上,各碉之间距离以火力能够互相交叉为准,河防一线总兵力达4个独立旅之多。
在此情况下,毛泽东、彭德怀指挥红一方面军,巧妙地东渡黄河,在短时间内大破阎锡山的所谓“固若金汤”的黄河防线。
精密准备
1936年1月27日,中央召开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决定东征进军路线,部署了东征兵力,正式组成红军抗日先锋军,由毛泽东任总政委,彭德怀任总司令。
2月2日,红军东征总司令彭德怀率领总部工作人员,从延长出发,向清涧县黄河方向前进。经过3昼夜的紧张行军,于5日渡过无定河到阳村。随即,彭德怀同毛泽东到无定河以北之大相村后,即率电台去无定河口上下游各数十里长的沿岸观察,检查渡河船只,选定和侦察渡河点。他花费了7个晚上,认真侦察了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的两处渡河点,也尽可能多地侦察了敌情,不仅了解了对岸敌人碉堡周边的工事构筑、兵力火力配备、预备队的位置,而且真实掌握了敌人的纵深配备方案,以求确保东渡取得胜利,同时还准备了万一形势危急,能够安全撤出的方案。
彭德怀在黄河边做了一个多月这样的准备工作。为了把对岸每一个碉堡敌人的兵力、火力配备以及预备队位置都搞得一清二楚,他还进行了详细的侦察工作,选择了适当的渡河点,大体保证了渡河的准确性。
战役打响前夕,彭德怀来到预定渡河点视察工作,发现只造出了15艘船。他细心地计算出一个问题:如果每船乘坐30人,来往一次运载到岸大概需要l小时20分钟。全军1.4万人,加上行李、伙食担子、马匹等,区区15艘船是无法保证东渡胜利的,万一情况有变化,回师的安全也无法保证。于是,彭德怀立即决定组织地方党、政、民全力以赴,星夜赶造船只上百艘。每只船配备三至四个船工,并且对船工加强政治动员和组织训练。这样才有了东渡的胜利保证和必要时西渡返回的安全措施。
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渡点正面守敌各不到一个营,其纵深也只有留誉镇、石楼各一个营,都离河岸30至40里。待敌纵深部队到达河岸时,红军之战斗部队即可全部渡完。
等到一切准备工作安排妥当后,彭德怀回到了大相村,向毛泽东汇报了各项准备工作的情况,特别是渡河地点、时间,最终得到了毛泽东的首肯。
胜利渡河
1936年2月12日,毛泽东、彭德怀向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下达指示:东征命令即行发布,两日传达解释完毕,15日红一军团出发,16日红十五军团及方面军直属队向渡河点开进,各以4天行程到达渡河点,待命渡河。
2月18日,彭德怀致电毛泽东:渡河准备工作已完成,红一军团全部拟于19日乘夜进入峁上、沟口一线,20日黄昏开始运动,21日14时以前渡毕;红十军团亦于20日开始渡河,红八十一师开至袁家沟待命。毛泽东同意渡河部署,并于当日电令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遵照执行。
同日,毛泽东和彭德怀发布东征作战命令,规定红军东征部队第一步的任务是东渡黄河,占领吕梁山脉各县。该命令要求以21日20时为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同时渡河的时间。
此后,由于渡河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毛泽东和彭德怀决定将部队渡河时间提前至20日20时。
2月19日,彭德怀致电毛泽东:我军准备渡河已引起敌人注意,现敌正在三交镇上下加修工事,为避免被敌各个击破和巩固渡河的胜利,对红军各部队提出如下注意事项:一、两军团要有独立作战的准备;二、左纵队八十一师尾随红一军团渡河;三、山西游击队应在老娃关、马灰坪佯渡,袭取一两个碉堡,剪断电线,以掩护主力渡河;四、红一军团渡河时,主要向柳林方面派出有力侦察,渡河后进占石楼以北之西山里、小蒜镇、南岭地区;红十五军团渡河后经义牒镇乘机取石楼;山西游击队及西岸群众务需在红军渡河后,拆毁沿岸碉堡,收集船只,巩固三交镇、转角镇、辛关镇3个渡点。
2月20日,彭德怀同毛泽东指挥红一方面军一军团和十五军团,按计划分兵分批即分别从绥德县的沟口和清涧县的河口强渡黄河。渡河十分顺利,部队从两处渡点胜利登岸,几乎没有伤亡。毛泽东随红十五军团到达黄河对岸山西的石楼县东辛关登岸。彭德怀则于2月21日从绥德县的沟口渡过黄河,随红一军团到达山西境内的留誉镇。
至23日,红军两个军团胜利渡过黄河,控制了辛关至三交镇的所有渡口,占领了横宽50余公里、纵深35公里的地区,完成了东征战役的第一步任务。
东渡黄河后,红军首先击破了敌东岸的堡垒封锁线,尔后迅速向纵深发展,占领吕梁山之隰县、石楼、吉县,击退了敌军进占绥德县、米脂县的两个师。这对于陕北根据地可以减少威胁,有利于陕北根据地的发展。
阎锡山花了数十万元修建的沿黄河堡垒群,一点也没有起到阻拦红军东渡的作用。
黄河边上
跟“阎老西”转几转
1936年4月下旬,赖际发接到上级命令,由他带领原少年共产主义国际师的一个排,守卫黄河渡口,准备迎接一位中央首长过黄河,返回陕甘革命根据地。
赖际发知道,在渡口附近有阎锡山的重兵把守,随时可能向渡口进犯。为了做到万无一失,赖际发在这个渡口精心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二天,眼见太阳西下,又等到黄昏时分,仍不见中央首长的身影,赖际发心急如焚。
午夜时分,赖际发听到一个哨兵跑来报告,说岸边有几个人提着马灯向这边走来,不知是敌是友,请示要不要开枪?赖际发急忙随哨兵出去察看:只见一支小队伍正向这里靠近。
赖际发视力好,一眼就认出来队伍中那位身材魁梧的正是毛泽东。他顿时兴奋起来,赶忙跑上前去敬礼,然后握住毛泽东的手,激动地说:“我们一直在等中央首长的到来,没想到您来得这么晚啊!咱们快走吧,附近都是阎锡山的军队,敌情很紧。”毛泽东笑着对赖际发说:“你这个福建佬,招待客人太怠慢了吧,我们走了那么多路,肚子咕噜噜地直打转,你总得管我们一顿饭吧!”
过了不长时间,饭菜准备好了。毛泽东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同志们准备好的饭菜,特别是他喜欢吃的红辣椒。有辣椒调味,毛泽东吃得很香。他一边吃一边对赖际发说道:“不要急嘛,长征时敌人追得凶不凶?咱们在黄河边上跟阎老西转几转嘛!月亮有圆有缺,海水有涨有落,我估计敌人不能总是追赶我们,他们会退去的。”
毛泽东话音刚落,一个哨兵急匆匆地跑过来报告说,国民党军正一股股地往后退。赖际发听后不得其解,毛泽东对敌人的行动作了解释:“我们的十五军团正向太原逼近,阎老西怕后院起火,得先去救火呀!”
听了毛泽东的这些话,赖际发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松了一口长气。
编辑:曾珂
关键词:红军大破阎锡山河防 阎锡山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