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北京九旬老人设义务服务站 让闲置物品能够物尽其用
近日朝阳区三间房东路上出现一个“义务服务站”,几张桌子上摆放着闲置物品和旧衣服、鞋子等,过往行人可根据所需自行索取,街坊邻居谁家有闲置物品也可放到此免费相赠。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中偶遇“义务服务站”的发起人、92岁的张振吉,他说自己此举是想让闲置物品能够物尽其用,避免浪费。对此,不少附近居民都拍手称赞。

张振吉老人说他就是想让闲着的物品物尽其用
小小服务站 旧物几百件
昨日上午,北京晨报记者来到三间房东路,在路西侧一个小小的简易房屋旁找到了这个“义务服务站”,一个木制的大牌子挂在树上,上边用红笔写着“为方便群众,本站物品需要者任意取用不收费用,其目的是为了达到物尽其用,避免浪费”。
十平方米左右的空地上支着几张简易桌,闲置的锅碗瓢盆、衣物鞋子、儿童玩具和家用装饰等物品,分门别类、整齐码放在桌面上,当然旧物难免有明显的积灰和污渍。此时服务站无人打理,记者观察的半小时时间内,不时有人经过时驻足观看,大多数人兜转几圈后空手离开,也有中年男子拿走一支笔。
在服务站的一角,记者看到两个自制本子,其中一个记录着闲置物品的来源。“3月26日,陌生人送来风筝一个;4月6日,一女士送来服装30多件;4月18日,有人送来衣服11件、书包1个、电玩1个……”粗略统计,本上出现了大约40个好心人,赠送物品以衣服为主,也有书籍、厨具、游戏机等物品。
每天跑三趟 老人搜集忙
中午12点左右,记者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白发老人将自行车停靠在服务站旁,动手整理杂物。上前询问得知,他就是这个“义务服务站”的发起人张振吉。“我之前就一直搜集旧物,邻里街坊谁用得上就给谁。但今年收的东西太多放不下了,就想出这么个办法让它们物尽其用,谁喜欢、谁用得上就拿走,也不浪费。”张振吉告诉记者,他今年92岁,退休后闲来无事就尽量找点事做。
随后张振吉将记者带进旁边的简易房,这里贴着“向雷锋同志学习”等字样,还能免费测身高、量体重。老人介绍,巡防站废弃后,他就把简易房“开拓”出来给大家服务。记者看到简易房内搁置着一些桌椅,上边整齐叠放着一摞花花绿绿的衣服。“这些都是厚衣裳,现在用不着,等天冷了再拿出去送。”他抬起一把铁制旧椅向记者示意,“你看这椅子我捡回来上了两个螺丝,又找人焊了一下就跟新的一样了。现在人们生活东好了,但我希望大家仍然能节约,不浪费。”
他告诉记者,服务站已设立三个月,平时无人看管,他每天三次去附近小区搜集旧物,再送回服务站整理归类,也有爱心人士主动送来物品,“有人专门开车过来送衣服呢”。
物尽其用处 受者说感谢
闲置物品是否真有人取用?谈及效果,老人很是得意。“有个厂子里的好几百个花盆不要了,我拉回来没几天就都送出去了,陆陆续续也送出去好几百件衣服了”。在义务站的另一留言簿上,记者也看到了热烈反馈,“带走四个花盆,物尽其用”“磁带很有年代感,喜欢旧物,感谢”等留言,老人说,每一条留言和感谢,他都用心记下了。
一在附近工作的市民告诉记者,早晨常见有老人在这里挑选东西,看见合适的就会拿走,“偶尔也有年轻人,不过他们送东西的多,拿东西的少”。附近一居民坦言自己就从服务站领过花盆。
老人九十二岁 始终热心肠
“义务服务站”对面工厂的保安说,老人一直是个“热心肠”。“这边人行道的道牙子太高了,自行车不太好下,去年他就自费修了道牙子,我还上去给搭了把手呢”。
记者跟随张振吉老人来到他家,老人家面积不大,装修朴素,墙上还挂着邻居给他送来的“无私奉献”等书法作品。老伴说老人一辈子爱管“闲事儿”,之前还帮别人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对方为表感激认他做了“干爹”。记者在张振吉家中也看到十几个志愿者证书及荣誉证书,2011年,他还被市民政局评为北京市五星级社区志愿者。(记者 康佳)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老人 义务服务站 闲置 物品 社区 志愿者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