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马飞:一台皮影戏 诉说千古事
雕刻,刀工要精细,一个作品有时要剜七八千刀;动作,要练好“孙悟空”,前翻后翻都得跟上锣鼓镲的点儿……在安徽合肥市庐阳区三孝口七桂塘香街,马派皮影传承人马飞正在工作室里,摆弄着制作好的“皮影人”,讲述演了一辈子的皮影戏。
马飞
图为马飞在工作室表演皮影戏《西游记》。
马飞演出最多的皮影剧目是《西游记》,他说自己的皮影路也像是去西天取经一样,经历了各种曲折。手中“皮影人”演绎着戏里的酸甜苦辣,而自己的人生也是一出精彩的戏。
走到哪,都放不下皮影戏
马派皮影发源于皖北农村,从马飞的太爷爷辈开始世代经营,作为第四代传人的马飞,6岁开始跟父亲学敲锣鼓镲,学“皮影人”绘图,12岁就跟着爷爷登台表演。
“那时候在老家灵璧县,最多时全县有24个皮影班子,马家就有4个。”但在马飞的记忆里,好景不长,随着电视在农村的普及,原本搬着板凳看皮影的村民,都把板凳搬回了家。
1990年,马飞同四伯父一道,重新组建了家族的皮影戏团,开创性地使用3.3米的大影棚,请来琵琶、二胡等乐队伴奏,但依旧没能打开局面,一个多月以后,戏团还是散了伙。
干装卸工、门窗厂工人,出海做海员,最后靠学来的看牙手艺在上海干起了牙医……之后的20年,马飞打过工,转过行,但家传的皮影戏,怎么也割舍不下。
“不管走到哪儿,都会把一箱子皮影道具带着。”也正是这份放不下,2011年在朋友的劝说下,马飞带着马派皮影的手艺来到合肥,并申遗成功,重新拾起了皮影戏。
皮影戏,综合艺术别有魅力
雕刻、美术绘图,到敲锣鼓镲、唱腔,再到动作的辗转腾挪……每个环节烂熟于胸,才能撑起一台皮影戏。
先是“皮影人”的制作,没有长期的绘画功底,画不出惟妙惟肖的草图;没有经年的刀工训练,雕刻不出鲜活的人物;就连最后的上色,都要先对皮影戏剧本了然于胸。
马飞说,重头戏在表演,皮影讲究两人一台戏,一个人敲锣鼓镲,要“一口诉说千古事”, 锣鼓镲要敲得有情节,不生硬,唱腔也要唱出民间曲艺的原生态,唱出故事里的悲与欢。“时不时铁扇公主上场,你还得会用小嗓子学女声来段反串。”
另一人后台表演,必须“两手操作百万兵”,“武斗戏四五个人同时激战,全靠双手辗转腾挪,最多的时候一双手要操作八个人的表演。”马飞说。
“整个过程,没有四五年工夫,根本学不下来。”在马飞看来,这种综合艺术下表演出来的东西,别有魅力。
老艺术,需要更多推广呵护
使用大影棚表演,武斗戏操控七八十厘米的超大“皮影人”,唱腔里揉进最原生态的地方小调……马飞说,不同地方、不同派别的皮影,只有融入更多自己的特色,才会更好地传播。
这些年,马飞一边表演,一边琢磨着皮影戏的改进探索,“目标只有一个,不能让老艺术埋入黄土,而要让它传承下去。”
老艺术,需要更多形式的推广呵护。在马飞看来,皮影艺术发展面临的困境不小,“除了时代发展的冲击,不同于电影等铺天盖地的传播,皮影必须靠人到现场的亲力亲为,而且受制于时间等条件,晚上演才能有效果。”
现在,一有机会,马飞就会带着道具进社区、下乡村,同时还定点联系了合肥市的两所小学,每周都会去给孩子们上课,传授些皮影技艺。“表演的时候,所有的烦恼都会忘记,而当表演之后观众们掌声不断,那时候能感受到最大的安慰。”
“希望政府能更多地宣传推介,为非遗进校园、进社区、下基层等各种公益活动的举行牵线搭桥。”虽然困难不少,但马飞认为,个人、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皮影戏乃至中国的民间艺术,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马飞 皮影戏 雕刻 艺术 马派皮影传承人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