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探访贵州山区慈善学校 国际志愿者成靓丽风景
16岁的王明华正在学做蜡染,这个生在黔西南安龙的布依族女孩,此前并不会这项传统手工艺。目前她是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的一名学生,她用蒸汽熨斗把一块白色粗布熨平,用铅笔在上面勾勒出自己最喜欢的蝴蝶和鱼的纹样,然后用一支中空的竹笔,蘸上在电饭锅里熬成液体的蜂蜡,小心地沿着铅笔痕迹晕染上去。完成一幅一平方尺大小的蜡染绘制,对她这个新手而言需要4个小时。这个作业将和其他29个女孩的作业一起,送染坊,经过染色、脱蜡,蜕变成商品,送往市场销售。

美国志愿者老师梅根在教学生跳舞。贵州盛华职业学院供图
每个走进教室的人,都会被那细致的纹样迷住,由衷发出“哇,太漂亮了”的赞叹。让王明华和她同龄的少数民族姑娘们一起,成为“大国工匠”的一部分,是孙伟的理想之一。带着想办一所“不一样的学校”的情怀,美籍华人孙伟和一个有海归背景的团队,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的大山里,创办了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至今已经运作了5年。
孙伟在一篇阐述办学理念的文章中写道:对贫困农村家庭来说,培养出找得到工作并获得较高薪资的学生更具现实意义。当他最初走访贫困村寨进行招生时,想的就是改变一些贫困孩子的命运。
盛华职业学院章程里明确规定:“举办者对于学校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对于每年办学结余不进行分配,仅用于学校发展建设投入。”学校目前有在校生2854人,80%的学生来自贵州贫困家庭。
这所学校是“不一样”的:在课堂上,老师讲的不是考试内容,而是最实用的动手操作能力。作业即作品,作品即产品。学生们学做蜡染,学做手工人偶,学习刺绣,每件作业都会到市场接受销售检验。
这所学校还是“非主流”的:2015年,学校文理科录取最低分数线比贵州省提档线分别高出61分和31分,学校不是为此沾沾自喜,而是忧虑因此招收到了更多的城市学生,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可能有悖于办学初衷。学校开设了许多貌似“无用”的特长课,包括网球、橄榄球、太极拳、街舞、攀岩,校门口甚至建有一座几层楼高的专业攀岩墙。因为在创办者看来,这些特长课有助于培养“有幸福感的合格公民”。
社会上围绕学校的争议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有人质疑,学校开始对所有学生全免费,现在部分免费,还是“公益慈善学校”吗?一位校领导说,建档立卡的贫困生,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得国家和社会的伸手即得的各类补助,极其容易形成“我贫困,你应当给我”的惰性思维和伸手要的习惯。所以,如何平衡好对爱心资助支持、对社会的感恩付出,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校方毫不避讳地把这一段写进了《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白皮书》,并努力通过一系列章程和做法引导学生学会自立和感恩。
家境贫穷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爱心基金,但是综合测评必须居于所在班级前80%,无违法违纪行为,无不良嗜好,无不及格记录,不酗酒,吸烟者须承诺自申请之日起半年内戒烟。
周日,18岁的杨小梅还在学校博物馆值班,这里是她勤工助学的岗位。她父亲过世早,母亲改嫁,杨小梅和爷爷一起生活,家境贫困,因为爱心人士的捐助,她每个学期可以得到1000元的补助、每月400元的勤工助学工资。她经常每顿饭只买两元钱的饭菜,“想把钱省下来,过年给爷爷买件新衣服。”根据校方统计,过去3年全校累计有2660个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占学生人数42.01%,累计发放勤工助学补贴858537元。
在盛华,国际志愿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平均每年有30位国际志愿者在这里教授英语和兴趣课,他们不领取薪水,每人每月只有120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贴。Hugh Henry一家来自美国,他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担任过20年文职,退休后他带着夫人和5个孩子来到中国。在广州居住了一段时间后,他偶然得知盛华的外国志愿者计划,便申请来到这里。
他用手机拍下每个学生的照片,注上名字,“这样我就能记住他们每个人”。他喜欢穿着中式的对襟衣服去给茶学系的姑娘们上课,一边泡茶,一边教她们如何用英语卖茶。他还从学校茶叶基地里移来几棵小茶树,种在自家阳台上。
“这里的孩子,每个都很特别,充满了能量,他们未来都可能去公司工作或者养育孩子,我们希望帮他们了解到自己的特别之处。”Hugh的夫人说,在美国的生活更舒适,但在中国更有意义。“在大城市,个人环境和自我意识太强了,在这里,孩子们考虑更多的是家人而不是自己。”
Hugh夫妇经常在学校食堂就餐。总会有学生在这时跑来找他们聊天。“有个学生说他将来想带自己的兄弟去外面旅游,另一个孩子将来想建个养老院。我觉得他们的想法太棒了!”
这样的奉献者每天在学生身边,构成了最好的言传身教。一位外国志愿者工作期满离开前,手绘了一幅画送给Hugh夫妇——一个大大的繁体的“爱”字。
志愿者Nancy临走前,收到学生杨梅为她亲手编的一个竹筐,竹筐里还附着一张字条:感谢您给我的一切,我希望我长大后,也能成为像您一样爱帮助别人的人。
2015年,学校决定设立500万元的爱心帮扶基金,亮点在于将感恩回报正式写进基金章程。学生感恩回报承诺:享受基金学生毕业后,当本人的年收入达到5万元,或者夫妻收入达8万元以上,至少连续10年每年将自己年收入的3%(或夫妻收入的2%)捐赠到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爱心帮扶基金,用于帮扶贫困的学弟学妹。
孙愫愫,学校的第一届工商管理学院毕业生,2014年和2015年,她先后向学校捐赠1202元和1250元。对于她来说,这就是感恩。互联网营销专业2015届毕业生刘兰桂,从实习开始每月向学校爱心基金捐赠10元。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如何吸引优秀人才来学校工作,一直是校方努力解决的问题。2015年,孙伟提出了“归巢计划”,希望优秀毕业生回到学校工作。
陈永利,来自惠水县大坡村,是学校的第一届毕业生。她来的时候学校还在建设中,现在,她已经是“归巢计划”的一员,参与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以及数据小镇咖啡馆的运营。陈永利读书时听过孙伟的讲座,印象最深刻的是孙伟教育学生们,提问时要先向大家问好,然后自我介绍,再提问。“其实,这是最基本的礼貌培训,当时我们真的什么都不懂。”陈永利实习时到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在实习期间,她表现优秀提为领班,正式工作后不到1年,就升为主管。这时,学校找到她,希望她回来工作。她没有太多犹豫就回来了,虽然学校的收入比在酒店低,但她觉得“这是最好的回馈母校的方式”。
和陈永利一样,王兴平也放弃了在上海的工作回到学校。初中时因为贫困,父亲希望他辍学去打工,他没有同意。班主任介绍了盛华职业学院,他得到学校的资助减免了学费,还争取了打扫厕所的勤工助学工作,每个月能得到300元的补助。他通过面试获得了到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实习机会,在坐了28个小时硬座后,他第一次到了上海,在那家公司上岗从事电话营销工作。得知学校实施“归巢计划”后,他也放弃高薪回来工作,目前在数据小镇带领一个20多人的团队,从事网络舆情和互联网口碑营销的工作,盛华职业学院的网络宣传,也是他的小团队在运营。
周日下午,王明华和几个姑娘一起回到教室,继续未完成的蜡染作业。教室里很安静,她偶尔抬头看看墙上挂着的照片,那是已经毕业的学生,穿着干净漂亮的衣服在北京的合影,笑容是阳光的,甜美的。老师说,她们在北京的实际月收入已经超过8000元,制作的少数民族人偶还被选为国礼送给外国友人。王明华很期待,她知道只要自己努力,也可以走出大山,有不一样的人生。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山区慈善学校 贵州 国际志愿者 蜡染 公益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