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山西省“圆贫困儿童六一心愿”再起航 为成长添一份力
离六一儿童节越来越近了,山西晚报“圆贫困儿童六一心愿”活动,从现在开始又一次起航。
本届活动的主题为“我们在一起”,山西晚报呼吁山西全省爱心人士进行慈善捐助,共同完成五六百位贫困儿童的六一心愿,送给这些孩子一个快乐的节日,给他们的成长添一份力量。

成成用志愿者们带来的彩色蜡笔和画纸画画

孩子们在“快乐之家”一起活动
父母患病,连买笔的钱也不舍得花的小姑娘,她的六一心愿是一套新裙子;贫困山村里的小学,课桌已用了几十年,能换张新的吗;还有太原“快乐之家”贫困的智障孩子们,希望有更多绘本……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身体上的缺陷让他们的智力停留在低水平,贫困的家庭状况又让他们在与病魔的抗争中少了一些物质保障;还有这样一群孩子,留守在山区,只能通过书籍和知识了解山外的世界。
本届活动中,本报记者和全省部分公益团队先后走访了全省3个贫困山村的留守儿童、太原市6个贫困儿童聚集的公益小课堂和部分省城低保独残孩子,征集到他们的六一心愿。
从5月23日起,“圆贫困儿童六一心愿”将在山西晚报、山西晚报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连续刊登,同时开启心愿认领通道。集结爱心,传递温暖,不辞细壤,聚沙成塔。贫困孩子和他们的期待,已经在“心愿池”静静等待。如果您愿意向他们伸出援手,可以拨打0351—4286666报名,随后记者和您联系心愿认领对接等事宜。“圆贫困儿童六一心愿”是山西晚报品牌公益活动,自2012年六一儿童节前开始,2013年、2015年持续发力,累计帮助近1000名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的达3000多人。
本报
倡议
汇聚点滴爱心滋养孩子们成长
“我们在一起”,这是本季心愿活动的主题。
我们,是身处在病痛、残疾、贫困的高墙中的孩子,眼中透出的是压力下的渴望。
我们,是热心公益的每一个普通人,心怀着爱和慈善,这份善的付出不需要回报,只有默默深沉的祝福和鼓励。
我们,是山西晚报携手参加活动职能部门、民间公益活动团体,把一点一滴的小爱汇聚成滋养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源泉。
在一起,我们在一起。
本报
活动回顾
2012年六一儿童节前,山西晚报首次举办“圆百名贫困儿童六一心愿”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热烈反响。短短10天,累计完成122位贫困孩子的愿望,许多愿望超额完成。参与的热心读者、爱心企业约有170人(家)。这个儿童节,不仅是孩子们,每一位参与者都深受感动。
2013年,活动再次选择100余位贫困儿童进行心愿征集,得到了格力电器等企业大力支持。六一儿童节当天,百名贫困孩子和家长、爱心人士相聚在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多功能厅,在礼物、蛋糕、气球、鲜花中,写下了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2015年梅开三度,吸引了不少家长群、诵读群、育儿群加入,动员亲友众筹完成心愿。活动初次走出太原市,走进娄烦和静乐山区,活动中公益众筹项目 “段家寨小学的电脑课”正式在腾讯公益亮相。集结全国各地1247位爱心人士共同助力,超额完成众筹目标55000元,达55247.56元。这也是山西媒体史上首次公益众筹,是国家级贫困县静乐首次迎来众筹助力模式。这次众筹,开启了腾讯公益在山西最高金额的公益众筹。
他们的六一梦想等你帮圆
黎城县路堡完小:需要80套课桌椅和文具、课外书籍
身在大山,努力汲取知识、投入书海感知山外的世界;身处贫困,却用灿烂的笑容和懂事内秀展现着富足的品格。这是山西车友会志愿者走进黎城县路堡完小感受到的。
黎城县是太行山革命老区,被称为三晋的“东大门”,路堡村距县城有50多公里。路堡完小依山而建,位漳河北岸,是镇上一所规模较大的山区小学。这里有六个教学班120多名小学生,其中有近半数的学生家庭贫困,单亲家庭的孩子18人,来自留守儿童家庭的38人,2名来自孤儿家庭,1名来自特困家庭。此外,学校附设幼儿园3个班,在园幼儿52名,容纳了周边四五个村落的适龄孩子,离家远的孩子住的是学校宿舍十多人的大通铺。
站在教学楼走廊里的一年级小女孩素素(化名)穿着大一些的衬衣,散着头发,怯生生地和叔叔阿姨打招呼,腼腆地说着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问她有啥心愿,她眼里闪过一丝期待一丝担忧,沉默良久,说:“我喜欢读书,想一直上学。”老师道出原委,她家属于特困家庭,父亲生病、母亲智障,为了照顾父母和弟弟,她曾几度辍学。
对于孩子们来说,书籍和知识就是养分,是他们的期待。“两层教学楼和操场虽然是新建的,但课桌已经用了很多年,不少都是摇摇晃晃勉强使用。此外,孩子们所需的课外读物和学习用品也很少。”一位老师说,孩子们的心愿,是寻求爱心人士筹集80套学生课桌椅、一些课外书籍以及钢笔等学习用品。
本报
“快乐之家”的智障孩子:盼望收到幼儿绘本和文体用品
“快乐之家”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胜利西街社区,每周四,有近20个智障孩子在这里活动,他们的家境都很贫困。5年来,这些家庭在“快乐之家”“抱暖取暖”,互相支持帮助,原本自闭、胆小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勇敢、自信,他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在社区干部和居民的鼓励下,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记者走访中,“快乐之家”的孩子家庭,大多都是一家人一起照顾看护孩子,父母只能偶尔打零工赚取生活费,有的孩子还要定时吃药治疗,根本不可能有余钱给孩子买礼物。六一快到了,一支羽毛球拍、一副跳棋、一双运动鞋等物品,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要照顾智力残疾孩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大开销。“我家小蕊可喜欢打羽毛球了,就是没钱给她买羽毛球拍。”小蕊的爸爸说,每次在小区里看见别的邻居玩羽毛球,小蕊都要激动地上去蹭着玩一会儿,邻居们也都很善良,总会借给她玩。自闭的小勇有一次在邻居家看到有水写的毛笔和字帖,喜欢得不得了,可是家里买不起,他一直惦记着。
胜利西街社区主任张俊莉说,社区实在是经费紧张,每次孩子们来活动的时候,只能简单地提供一些书籍和居民们送来的玩具。如果有爱心人士愿意支持这些孩子,捐赠羽毛球拍、跳棋、篮球、皮球等文体用品的话,孩子们一定会非常高兴。
还有好几个孩子,尽管不能正常上学,但是对知识的渴求都很强烈,每次在“快乐之家”看的书都舍不得放下。他们尤其需要字比较大一点、带拼音或图画的绘本,或者是低幼年龄段的唐诗宋词,方便诵读。
本报记者 张婉
往届回访:他们还好吗?
成成和一个家庭结了对子体验小学生的生活
5月20日上午,记者回访了本报2015年“圆百名贫困儿童六一心愿”活动参与者之一,太原市杏花岭区胜利西街社区的患病男孩成成。
成成今年10岁,身患血液病,和妈妈寄住在太原市军民路一个出租屋里,靠低保金生活。一见到记者,他就热情地叫“阿姨”,招呼记者坐下。成成的妈妈王女士看着明显消瘦了许多。
身患重病多年,有人来看望,成成的精神状态还不错,因为吃药有点儿发肿的脸蛋,在阳光的照射下还带着柔和的光。“去年参加了《山西晚报》举办的六一圆梦活动,孩子回来念叨了好久,说什么时候再能参加就好了。”王女士说,不仅因为参加活动得到了好多礼物,成成还和其中一家爱心人士家庭结了对子,双方互加了微信好友,前一段时间成成受邀去对方家孩子的学校体验了一上午的学校生活,把他高兴坏了。“我第一次戴红领巾,第一次在学校的塑胶跑道上跑步,第一次坐在教室里上课,真好啊!”成成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是一脸向往。遗憾的是,因为重病缠身,成成没办法圆上学的梦,只能在家里由妈妈利用有限的书本教他一些知识。
这次和本报记者一起到成成家回访的,还有去年看望过他的太原金丝带儿童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4位志愿者都是中北大学的学生,她们特意针对成成的情况,提出以后定期来他家里辅导他学习,陪他做游戏。“看,姐姐还带来了彩色蜡笔和画纸,今天我们来一起画画怎么样?”其中一位志愿者王海珍拿出彩笔,成成一看眼睛就亮了,立刻坐下来认真地画起来。向日葵、田地、车库,他还把自己的画作起名为“城市和乡村”。
见家里来了这么多人,成成的情绪高涨,央求妈妈要和志愿者姐姐们玩一会儿羽毛球。挥拍、扣杀,成成的手劲还挺大,手法越来越娴熟。“其实一年来,他都复发过好几次了,最近身体才好点。”王女士偷偷告诉记者,成成的病因为没钱治疗一直反复发作,只能靠每天吃药维持着,今年年初大出血,住院好一段时间,当时她真有点扛不住了。“能开开心心地过一天,就是幸运的事。”王女士说,要不是《山西晚报》的帮助,成成不可能认识那么多好心人,还得到各种帮助。
本报记者 张婉
作者:刘聪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贫困儿童 孩子 儿童节 山西 慈善捐助 倡议 心愿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