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既不能被“问住了”,更不能“随便说说”

北京市政协首场“委员听民意”网络互动直播小记

2016年05月25日 08:56 | 作者:包松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为更好地发挥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健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北京市政协在千龙网开设“委员听民意”栏目,打造委员与群众直接交流的网络“民意直通车”。20日下午,首场委员与网民“面对面”在线互动交流的网络直播举行,话题是老百姓家家关注的“养老服务供给”问题。

“为了这场网络互动我们着实做了一番‘功课’。”西城区工商联副主席蔡莹媛委员和参加此次直播的另一位北京市政协委员———东城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立萍是老朋友,她们同时还有一个身份是北京市政协社法委“推进本市养老服务供给”重点专题调研组成员。

此前从四月到五月,社法委组织调研组成员已经在朝阳、西城等地完成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了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养老模式的需求和现状,掌握了大量一手情况,这从两位委员参加直播互动时所携厚厚的调研材料就可得知。“网络民意跟实地调研不同,一根网线连接的电脑另一端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什么地域什么学历什么专业全然未知,而也正是这种未知使得他们的声音更加真实,政协不就是要倾听最真实的民意吗?”杨立萍坦言,这种未知也让委员们必须准备充分,既不能被网友“问住了”,更不能“随便说说”。

直播开始,网友们的问题不断闪烁刷新着页面。

“这位网友的问题比较具有普遍性,他问在养老服务中,家庭子女应该起到什么作用?”“还有网友关心的是养老服务人才供需矛盾的问题如何解决?”“委员们有没有关注到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以后是不是有可能机器人进入居家养老服务行业?”……

303条提问留言,21万人次观看直播,32万余次页面点击率。网友们对养老话题的汹涌热情“包围”着两位委员。

面对问题,政协委员细致回应。“通过调研,很多老人还是愿意居家养老。因此机构养老只是养老的补充,作为子女更多的是要发挥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这也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社会也会通过其他方式来帮助我们的家庭解决养老问题。”“调研中确实感受到养老服务还有很多需要规范和完善的地方,家政服务缺乏标准,人才流失严重。下一步民政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相信对缓解家政服务员供给紧张会有很好帮助。”

互动中,一位网友关于“邻里互助”的留言,引起了杨立萍的注意。“我觉得这个网友的建议非常好,值得点赞。“杨立萍说,如今的邻里关系的确不像我们原来住平房四合院那么融洽,今后还是要发挥好邻居的作用,互相帮助,促进邻里关系,帮助政府解决养老问题。“这个网友提的非常好,我会把这个建议补充到调研报告中去。”

40分钟的网络交流时间显然不够用,主持人提醒直播即将结束时,各种关于养老的留言,依然源源不断地涌进互动页面。

“真实需求决定有效供给,谁家没有老人,谁以后不会变老,我相信大家对养老的关注是发自内心的。”蔡莹媛说,她是第一次参加与网络民意的交流活动,直言对网友的热情体会深刻。

在杨立萍看来,“委员听民意”其实不仅仅是“听”,在不断深入互动中,委员们除了搜集民意,更重要的是能答疑解惑,回应平时没有机会和平台了解情况的网友们,相关部门和政协委员在“养老”这件事上,是什么态度,在做什么,还将怎么做,这将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老有所养”的共识和氛围。

近年来,北京市政协一直在为“委员联系群众”不断打造创新性平台。此次依托新媒体平台,开设“委员听民意”系列栏目也是一项全新探索。据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宗朋介绍,该系列活动将逐步形成制度化,固定栏目定期举行。“下一期时间主题都已确定,是委员与网友谈大学生‘双创’,敬请关注。”

编辑:薛鑫

关键词:北京市政协 “委员听民意”网络互动直播 养老服务供给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