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虚假大学何以大行其道?

2016年05月25日 14:13 | 作者:单志强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距高考还有十多天,又有73所虚假大学被曝光,涉及16个省(区、市)。

与野鸡大学不同,虚假大学是子虚乌有的,根本就不存在,实属诈骗。正如教育专家熊丙奇所说:“虚假大学跟电信诈骗、电话诈骗是一回事,低成本是其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要建一个虚假大学,现在半天时间就可以了。”

厘清了虚假大学的本质,接下来就是如何治理的问题。有人把虚假大学比作是“牛皮癣”,也就是说很难根治。这一说法也是监管者惯用的挡箭牌。那么,根治虚假大学,究竟是无解,还是无心去解?

细究起来,虚假大学之所以野蛮生长,原因无外乎三点:受骗者贪心作怪、学校维权意识差、监管部门踢皮球。

对于受骗的学生和家长,我们通常会报以同情。因为他们当中有的是不懂招生政策,不小心中了招,考出好成绩却上了当。但是,这只是极个别现象。更多的情况是,考生没考好,原本上不了大学,可不法分子许诺可以帮忙获得国家承认的文凭。让人不解的是,考生和家长竟轻易相信这等好事会落到自己头上,进而一步步掉入陷阱。

有道是,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试想,如果不是受害者贪心作怪,不法分子何以能屡屡得逞?因此,要想远离虚假大学,仅擦亮眼睛还不够,戒除贪念和幻想才是关键,切勿抱侥幸心理。

毋庸置疑,被假冒的正规大学也是受害者。因为虚假大学多半会克隆正规大学的名字,或盗用正规大学的官方信息,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然而,对于这样的伤害,一些正规大学的反应不够积极,有的很无奈,有的不在乎,还有的怕惹麻烦。一旦摊上这种事,其选择不是勇敢地说不,而是应付性地草草了事。

被虚假大学打着旗号造谣撞骗,正规大学也不能独善其身。怎么办?理性的选择是,第一时间报警、提起诉讼、一追到底。

监管不力,这是虚假大学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不可否认,虚假大学有其隐蔽性,而今还形成了假大学、假文凭、假认证一条龙骗局。此类学校往往通过中介等渠道招生,难以追责。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关部门就可以推卸责任。从目前查处的虚假大学案件来看,有多少不是事后处理?别忘了,事前监管比事后追责更重要。

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地方教育部门表示,虚假大学的本质属于电信诈骗,教育部门难以管理;公安部门则表示,如果没有报案,难以查处。例如“上大学网”这几年公布了多批次虚假大学,没有相关监管部门和他们联系过。

如此推诿扯皮,不积极作为,虚假大学屡禁不止也就不难理解了。虚假大学不是小问题,既耽误一个人的前程,又会让贫苦家庭雪上加霜,更能破坏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一言以蔽之,相关部门当分清责任,勇于担责,敢于亮剑,重典治乱,对不法分子以诈骗罪论处。尤其是警方,当联合司法、教育、工商、通信、金融等部门,加大查处和打击力度,用技术革新破解监管难题。

虚假大学不是一天炼成的,根治虚假大学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疗治虚假大学之殇,需拿出韧劲儿,打出“组合拳”,解好“综合题”。(单志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虚假大学 曝光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