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绿水青山常在 金山银山不愁
全国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委员考察团赴贵州调研绿色发展情况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伊春市考察调研时强调,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摸索接续产业发展路子。恰在此时,全国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委员“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绿色发展情况”考察团也正在展开紧张的调研考察,穿行在云贵高原茂密叠翠的青山绿水间,与贵州省党政领导、各族群众一起探求发展绿色经济富民强省的路径。
近年来,贵州的GDP增速始终处于全国前列,其中民族地区的增速又高于全省,贵州的民族地区已经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底子薄,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仍显滞后。在与考察团一行的交流中,贵州省党政领导很少谈及GDP增速这个以往最引以为傲的成绩,更多地愿意介绍本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绿色发展”的心得体会。
中共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在会见考察团一行时说,“近年来,贵州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用足用好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加快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半年不到的时间,率团考察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已经是第三次到贵州考察。“贵州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重点培育发展的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产业如今风生水起,既说明民族地区抛弃过往靠资源消耗拉动经济、探求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新路子切实可行,也证明了中共中央把‘绿色’发展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正确。”
“只要绿水青山常在,贵州的发展优势就在,富民强省的推动力就会源源不断。”这是考察团成员的一致共识。无党派人士界委员长期以来持续关注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结合各自从事的本职工作为绿色发展建言献策,委员们积极性很高。
考察团副团长、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常委提出,“打好绿色发展和生态牌要重视利用好气候资源。要从趋利避害的角度,用好气温常年较为舒适、降水量充足、空气质量优良等‘长板’,发展具有特色的产业;也要在产业布局、扶贫搬迁等方面,注意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补齐‘短板’,避免凝冻天气、泥石流等气候、地质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贵州省着力打造的大数据产业就是利用自身优势发展起来的新兴绿色产业。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央网信办三部门批复同意贵州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今年一季度,在贵阳、遵义等重点地区带动下,全省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同比增长34.8%,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8个百分点。考察团在贵阳期间,国家级的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正进入最后的紧张筹备。大数据正在成为贵州的一张新名片,而打造这张名片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这里清洁的空气、全年较小的温差,适宜于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软硬件设备“落户安家”。
“贵州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迅猛,短短几年时间实现了从快速起步、抢占先机到形成品牌的全过程,出乎了很多业界人士的意料,也吸引了国内国际的关注,具备了推动产业发展的条件。可以说,发展大数据产业的确是贵州找到的一张好牌。”北京邮电大学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孟洛明表示,大数据产业具有应用领域广、便于精准实施等特点,十分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的要求。“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总量不大但分布的面积很广,在这些地方发展绿色经济,需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便捷信息技术指导产业发展和扶贫工作精准实施。发展好电子商务,也能够为过往限于信息闭塞、交通不畅‘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特色生态产品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内蒙古自治区住建厅副厅长揭新民委员表示,此次考察既是来帮着出主意的,也是前来取“绿色发展”真经的。“贵州与内蒙古都是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贵州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将资源生态优势转化成惠及百姓致富优势,尤其是通过发展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产业,引导群众走产业致富新路的很多实招值得学习。”(廉维亮)
编辑:秦云
关键词:无党派人士 贵州 少数民族 绿色发展 全国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