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人物志人物志
哈亦琦:百年百幅,传奇纸鸢入画来
哈氏风筝传人重绘四代人风筝图谱,入藏中国美术馆
哈亦琦
哈亦琦介绍最新风筝图谱的艺术特色。
自清末至今,已流传一百七十余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哈氏风筝,如今有了凝聚四代人创作佳品的风筝图谱。哈氏风筝第四代传人哈亦琦,搜集、重新绘制了自1903年至今哈氏风筝的百幅图谱,并将其赠予中国美术馆收藏。
“哈氏风筝不仅代表一个家族的手艺,也是国家民间艺术的瑰宝。”哈亦琦说,曾祖父哈国梁在清末创立了哈氏风筝;祖父哈长英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凭借四件软翅风筝获得银奖;父亲哈魁明一生作品甚多,但“文革”时期尽毁,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他才重新整理风筝制作技艺方面的书籍。“风筝顶多保存一百多年,而绘画却能保存更长时间。”哈魁明临终前将绘制家族风筝图谱这份特殊的“作业”留给了哈亦琦。
风筝图谱,也就是风筝上的绘画图案,是风筝“全身”最具文化内涵的部分。1999年11月,哈亦琦终于开始践行父亲的嘱托,动手画起来。家里客厅靠窗的一张小方桌就是他的工作台,水粉、水彩、国画色和毛笔等简单的工具摆了一排,只要有空闲,他每天都要画上三四个小时。每幅图谱大约两张A4纸大,需要七八天才能画完一张。在绘制图谱期间,哈亦琦还访问了世界各地很多博物馆,搜集祖辈留下的作品,同时研究和查找资料。这一画就是十多年。
而每一幅图谱的绘制,都仿佛是与先人的一次对话,因为哈亦琦绘制的图谱中,80%为哈氏家族传统图谱。其中最古老的四幅——《钟馗》《莲花葫芦》《香炉》《阴阳鱼》,画面最早诞生于1903年,是哈亦琦的曾祖父在去世那年绘制的。哈亦琦在美国旧金山自然博物馆发现了这四件风筝的原件,才得以将画面复原下来。
关于钟馗,哈氏家族中还流传着一段传艺佳话。1935年农历正月,茶余饭后,哈亦琦的祖父对膝下六位子女说:“你们几个谁要是能把《钟馗嫁妹》的风筝做出来,扎、糊、绘各方面就学得差不多了,可以重点培养。”那时候,哈亦琦的父亲哈魁明刚18岁,每日耳濡目染,早就对做风筝摩拳擦掌。这《钟馗嫁妹》是哈氏风筝的一个传统品种,由于要在一个米字形框架下,制作和绘制出7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对技艺要求颇高。哈魁明当时连着熬了三天三夜,终于把风筝做了出来。第二天,这件风筝就以13块大洋的高价卖了出去,哈魁明也从此得到了父亲许多手把手的辅导。
一张一张翻阅图谱,哈亦琦说,有些图谱如《彩蝶》《蜻蜓》《花凤》《仙鹤》《九蝠燕》等,曾祖父绘过,祖父绘过,父亲和自己也绘过。艺术伴随着图谱一代接一代传承,每一代哈氏风筝的传人也都在临摹和复制的时候,增加了对风筝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哈亦琦分析,祖父那一辈人主要是为市场需要设计风筝图谱;到了父亲那一代,许多作品是为了满足国家需要赠送国际友人,于是画面更加精雕细琢。到了哈亦琦,他系统学习过西方的速写、素描、色彩等知识,又专门学习了工业设计,对风筝图谱的创作无论是设色、布局,还是造型,都有了新突破。就拿最常见的《凤蝶》来说,在这批图谱中有很多张,其中哈亦琦父亲设计的那张,蝴蝶翅膀的颜色尽量与蓝天靠近;但哈亦琦创作时,考虑到风筝放飞后的远距离审美,蝴蝶翅膀的颜色纯度更高,色彩更艳丽,对比更强烈。还有一幅《扇蝶》,则完全体现出哈亦琦独特的审美。他把传统的蝴蝶风筝抽象成了扇子的形状,蝴蝶翅膀上自然的筋脉就是折扇的折痕,利用不同颜色的色块组成几何图形,并点缀汉代凤鸟图案,既有传统艺术底蕴,又洋溢着时尚的视觉效果。
眼下哈亦琦正在对图谱做最后的注释和整理工作。几年前,曾有《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考工志》展现了扎燕风筝艺术之美。而今,人们将有机会在美术馆里欣赏到图谱真品,感受纸鸢之美。哈亦琦说:“有时候我想,百年后也许这些图案还能被社会其他行业、其他艺术家借鉴,设计出更多产品。那么哈氏风筝艺术也就变相得以继承,我也可以告慰祖先的在天之灵了。”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 哈亦琦 风筝图谱 艺术特色 哈氏风筝传人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