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丢票全款补票乘客败诉”令人遗憾
乘客罗小雨的火车票丢失,向检票人员出示订票短信和身份证。仍被要求补交全价票款并加收两元手续费。罗小雨与铁路部门对簿公堂,一审法院判决罗小雨败诉。近日,上海市第三中级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上诉案件。由于双方争辩激烈且不同意调解,法院没有当庭宣判。(6月1日《检察日报》)
在火车票实名制之前,乘客丢失火车票,往往只能自认倒霉。铁路部门实行火车票实名制以后,依然只看纸质车票不看身份证,丢票乘客全额补票不说,还被加收手续费,这不是霸王条款吗?乘客将铁路部门告上法庭,一审法院却判决乘客败诉,令人遗憾。虽说火车票金额不大,但是丢票官司事关广大乘客切身利益,二审法院如何判决,广大公众拭目以待。
从法律的角度讲,乘客坐火车,与铁路部门之间形成了消费合同关系。车票既然已经售出,乘客因自身原因丢失火车票是一种违约行为。铁路部门给予丢票乘客补票加手续费的“惩罚”,似乎合情合理。但是,乘客不会冒着不能乘车、不能出站的风险故意弄丢车票,给铁路部门添麻烦。丢票乘客网上购票记录清晰可查,购票短信、纸质火车票照片和二代身份证一应俱全。铁路部门行个方便,允许乘客乘车、出站,有何不可?正像储户存款不会因为存折丢失存款归银行所有一样,铁路部门让丢票乘客“二次购票”违反了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公平交易、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实际上是一种损人利己的霸王条款。
从技术角度讲,允许丢票乘客凭借购票信息乘车,可能会出现乘客自己使用电子火车票,将纸质车票交给他人使用的情况。但是,在实名制的大背景下,乘客需要身份证与车票信息一致才能进站、乘车。只要铁路部门在乘客进站时严格查验身份证与车票,仅有纸质车票的乘客一般是混不上火车的。何况车上列车员还要查验身份证与车票。乘客仅凭纸质车票蒙混过关的可能性更小。至于未买票乘客拿别人的纸质车票乘车、出站,如果铁路部门改查车票为主为查验身份证为主,这个漏洞完全可以补上。再说,没买票的乘客连车站都进不了,火车都上不了,又如何用他人纸质车票出站呢?一句话,铁路部门完善监管措施,落实查票验票环节,凭借刷身份证进站、出站,堵住无票乘车漏洞,并不是什么技术难题。
进一步说,乘客丢票是违约行为,乘客无纸质车票不能出站;列车晚点,铁路部门不能按时把旅客送到目的地,乘客蒙受损失,浪费时间,铁路部门又该承担什么违约成本呢?乘客坐火车,铁路部门理应为他们提供周到的服务。事实上,列车晚点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普通列车晚点根本是家常便饭,就连动车组与高铁也不能幸免。列车晚点以后,乘客除了忍受煎熬,或者改签其他车次外,根本讨不到其他说法。同样是公共服务部门,飞机晚点,如果不是天气方面的原因,民航方面还会给乘客安排食宿、给予适当赔偿。铁路部门常常自诩列车大提速,服务堪比飞机,在列车晚点补偿方面,铁路部门为何没有责任担当呢?铁路部门如果真心提高服务质量,不能以丢票重新买票这样的狠招督促乘客保管好车票,在提高列车准点率,列车晚点补偿方面也应该体现责任担当。
虽说丢票乘客会给铁路部门查验车票带来不便,甚至还可能让少数不诚信的乘客钻空子。但是,铁路部门并非单纯营利企业,带有公共服务性质,不能以纯经济眼光来衡量公共服务的得失。铁路部门选择性作为,让丢票乘客重新买票来规避服务责任,最大限度获取利益,如此“毫不利人,专门利己”,实名制的意义体现在哪里?铁路部门的服务责任又在哪里?
进一步说,铁道部并入交通部是化解铁路行业政企不分难题的一大进步。但是拆分以后的铁路总公司依然是独家经营,并没有引入市场竞争。在缺乏市场竞争的语境中,我们难以奢望铁路行业权力谦卑,主动修改霸王条款。铁路行业引入并激活市场竞争,打破“铁老大”垄断局面,显得十分重要。(叶祝颐)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火车票 全款补票 丢票补全款 败诉


华盛顿点亮国会圣诞树
B1-B、F35、F16等多型战机参加韩美联演
2018年度煤炭交易大会在太原开幕
芬兰庆祝独立100周年
联合国秘书长说反对任何危及巴以和平前景的单边措施
俄罗斯央行发布2018世界杯纪念币
2017年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举行开幕晚宴及文艺表演
“科学突破奖”获奖科学家举行学术报告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