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中国国内企业艺术收藏调研报告
1939年,美国的IBM集团开始以企业的名义收藏艺术品。20世纪50年代末,战后经济的复苏促进了企业艺术收藏的发展。1959年,摩根大通购买了20件艺术品用于装饰其在公园大道的办公室,开启了它的艺术收藏之路。可以说是这两家公司开了企业艺术收藏的先河。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当它们收藏了高质量的艺术品时,自己也就成为了“高质量”公司的代表。这个理念促使更多的企业将艺术品收藏纳入到企业的运营规划之中。20世纪70年代,全球企业艺术品收藏的总数增加了80%,在1980至1987年间又增加了50%,企业收藏进入高速发展期。企业艺术品收藏的发展与艺术品市场的全球化发展密切相关,企业的艺术收藏是全球艺术品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企业收藏的实践也从欧美企业扩展到亚洲企业。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的长周期,虽使企业艺术品收藏热情降低,但企业艺术品收藏却更趋于理性化、系统化、专业化、成熟化。
2012年6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匡时春季拍卖会上,过云楼藏书被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购得,成交价达2.162亿元人民币,创下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
中国企业的艺术收藏之路得益于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国内开始有企业涉足艺术品收藏。步入21世纪后,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不仅有了强烈的收藏艺术、赞助艺术的意识,也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艺术收藏与赞助艺术的尝试,并逐渐摸索出一套符合当前国情的企业收藏艺术、赞助艺术的模式。更为可贵的是,很多企业赞助艺术、收藏艺术的案例确实也取得了企业与艺术双赢的效果。
企业收藏艺术、赞助艺术使得企业与艺术世界、企业与艺术市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企业收藏艺术一般多以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为主要考量,其次,通过艺术收藏可以拓展企业品牌的文化内涵,彰显企业的文化品味,并在与艺术的频繁互动中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此外,企业收藏艺术、赞助艺术具有非常好的宣传广告效应。所以,企业赞助艺术、收藏艺术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 2012年12月2日,在北京保利2013秋拍近现代书画夜场“黄胄美术基金会推荐专场”上,黄胄作品《欢腾的草原》以1.288亿元人民币的成交价被上海宝龙集团购得 )
国内企业艺术收藏的现状
企业之所以愿意将收藏的对象选定为“艺术”,最主要是因为艺术与企业都有对方需要的资源。企业与艺术之间的合作是通过价值交换的方式,创造出可以提升竞争优势的新价值,不管这种价值是有形的经济价值,还是无形的社会价值或者艺术价值,都是一种使艺术、企业、社会各方多赢的合作方式。
企业收藏的发展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负责人的个人收藏爱好形成规模之后变成企业的收藏行为。在这个阶段,艺术收藏发起人的个人收藏趣味和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企业收藏的主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第二阶段,企业收藏在数量和质量上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企业收藏会与企业开展的主营业务方向产生某种关联,比如很多知名企业都有关注自己的品牌历史和文化,更有许多与之相关的收藏;第三阶段,借助企业收藏推动企业收藏制度的建设和艺术教育的发展。这时的企业收藏已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自身行为,它更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目前,国内企业收藏普遍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交叉发展的过程中。
企业收藏是艺术收藏的重要参与力量。企业的艺术收藏不仅是企业资产配置、财务安排的得力手段,还是对企业品牌、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战略性建设。企业艺术收藏发展到一定规模也会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随着企业收藏意识的增强和能力的提高,也会推动国家对企业收藏、免税捐赠等文化政策的出台,促进国内艺术品收藏的多元化和良性发展。
整体尚在起步
通常来说,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处于特定的发展阶段时才会具有收藏艺术的意识。有意识赞助艺术的往往是那种在成长的基因中就有对于文化,对于艺术的热爱的企业。很多奢侈品企业之所以愿意赞助艺术,愿意和艺术家合作,就是因为这种基因植根于它们的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当中。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处在业务发展的关键阶段,尚未萌生艺术收藏的意识,对企业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更缺乏了解,导致对艺术收藏、赞助艺术的认识存在严重的不足。但随着国际经贸的发展和全球化的竞争,中国企业对国外企业收藏的成功经验和丰富案例的认知度在逐步提高,逐渐也会意识到艺术收藏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日趋蓬勃发展
2010年以来,中国企业艺术收藏的发展速度较快。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企业艺术收藏、赞助艺术的资金额从2010年的30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80亿元,年均增长21%。国内企业艺术收藏的作品种类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展,以往主要是以中国书画和中国古董杂项等传统艺术品为主,2012年以来,当代艺术品和国际艺术品的收藏比例有明显提高。这些变化既体现了企业收藏对当代文化建设的积极介入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关注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收藏自身的多样化发展趋势。
收藏视野国际化
国内企业涉足艺术品收藏最为轰动的案例,当属大连万达集团于2013年以约合1.72亿元人民币的高价,在纽约佳士得拍卖夜场中购藏了毕加索1950年创作的《两个小孩》。大连万达集团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涉足艺术品收藏,主要收藏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知名油画家以及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目前已经收藏了吴冠中、赵无极、吴大羽、石齐等多位现当代书画名家的多件精品力作,购藏毕加索的作品则是其首次尝试西方艺术品收藏。大连万达集团的收藏策略是收藏那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艺术家作品,收藏标准主要参照艺术家在美术史中的定位,选择价值已经得到确立的艺术家的作品。大连万达集团购藏毕加索的作品是近几年国内企业艺术品收藏发展的一个缩影,表明中国企业的艺术收藏视野更趋国际化。
成为重要购买力
与个人藏家相比,企业的经济实力更为雄厚。随着对艺术品价值认识程度的提高,很多企业逐渐建立了艺术收藏的战略,开始有计划、成系统、有线索地建构自己的收藏,例如新疆广汇集团每年拿出1亿元进行企业艺术品收藏,它的收藏重点主要集中在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位名家的作品上。在具体的收藏战术上,国内企业也开始专业化、精品化。很多企业有自己的艺术顾问团队来研究具体艺术品的行情,在收藏选择上也更加理智。像上海宝龙集团,它在北京保利2013年秋季拍卖推出的黄胄作品拍卖专场上,以1.288亿元的高价成功购藏黄胄的精品《欢腾的草原》。这张人物画精品是黄胄创作生涯中重要的代表作,也是2013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成交价格唯一突破亿元的拍品。2013年,宝龙集团在拍卖市场上还购买了多件艺术精品,成为当年国内企业收藏最为活跃的企业之一。
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对于藏家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内地买家中在其所有买家中所占比例不足5%,但到2013年内地买家所占份额达到50%,而这些买家中绝大部分都是企业家,他们主要喜欢收藏中国书画、瓷器杂项、珠宝和手表。而据《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白皮书》的数据,企业藏家购买力在2013年占整个艺术品市场买方市场的份额高达60%,这些企业主要来自北京和上海。这些案例和数据都说明企业已经成为艺术市场中重要的买方力量。
企业知名度因而提高
国内企业开始注重艺术收藏对企业品牌、企业文化的推动,如泰康人寿每年将其利润的2%~5%来持续完善企业收藏。2011年,泰康人寿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图像·历史·存在——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5周年艺术品收藏展”,将展览与公司成立15周年的庆祝活动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和社会知名度。
2012年国内企业收藏最为引人注目的收藏是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以2.16亿元购得部分“过云楼藏书”。“过云楼藏书”中的3/4已于上世纪转归于南京图书馆,余下的170余种、1292册,是唯一还在私人手中保存的国宝级藏书。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业内和文博界公认的古籍出版的重要机构,一直在从事古籍的整理、发掘、出版和学术研究工作,有很强的专业团队和专业出版社。集团每年给予古籍出版大额专项补贴,并且多年来已经收藏和积累了许多古籍善本。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收藏选择是与他们业务紧密相连的古籍善本,这一次的购藏大大提升了集团的社会知名度。
2013年,大连万达集团高价购得毕加索的作品《两个小孩》也实实在在给万达集团做了一次极佳的形象宣传。
企业艺术收藏的公共化不仅能体现出企业对于社会的责任,对于文化保护、研究和传播的社会使命,同时也能够对企业品牌进行极大宣传,这正是企业收藏的意义所在。
收藏趋向公共化
企业艺术收藏的公共化逐渐成为共识,国内企业开始认识到艺术收藏品不仅是企业的资产,而且也是全社会的文化财富,因此将推动企业收藏的公共化视为彰显自身社会责任、文化使命的重要方面。建立企业收藏馆或企业美术馆就是一种长效机制,既有利于保护和管理收藏品,又可提供一个企业收藏公共化的窗口和途径。
作为公立美术馆的有力补充,企业成立美术馆可以更好地树立自己品牌的文化内涵,彰显企业性格和文化理念,同时还可丰富所在地区和城市的文化生活,为大众提供欣赏高雅艺术的公共空间。国内企业艺术收藏热情的高涨带动了一波私立美术馆的兴建热潮。不少拥有庞大收藏数量的企业已经或正在筹备建立企业美术馆,将自己的企业收藏作为馆藏品,在企业内部展示或直接面向公众开放。大连万达集团就正在北京修建自己的美术馆,建成之后准备将其企业收藏面向公众展示。此外,江苏德基集团、广东时代美术馆等也都正在修建或已经建立了企业美术馆。
企业兴办美术馆,不仅是企业藏品很好的归宿,也是一个艺术资源再分配和分享的方式,更是凸显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重要的显性指标。通过兴办美术馆、建立企业艺术基金会等方式,企业使得自己的收藏从一个机构收藏转变成为公共收藏,这样的发展过程会吸引社会公众广泛的关注与参与,使企业的事业变成公共性的事业。企业收藏向社会公开放,进行文化传播是一件好事,但是否都需要用成立美术馆的方式还应该打上一个问号。成立美术馆不难,但对于欠缺经验的企业来说,要运营和维护好美术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目前还不具备成立美术馆条件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举办藏品展览等其他方式与公众进行文化资源的交流和分享。总之,如何用最恰当和最佳的方式通过收藏来回馈社会,是很多企业应该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2012年11月5日,大连万达集团斥资1.72亿人民币在佳士得纽约拍卖夜场拍得毕加索名作《两个小孩》
国内企业艺术收藏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企业收藏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目标定位不明确。国内很多的企业收藏依然属于临时性的行为,缺乏系统性的设计安排,容易受到市场面的左右,导致收藏面貌上的重复和单一化。
决策程序随意化。由于国内企业收藏大多以民营企业为主,企业制度管理相对薄弱,企业领导者的个人趣味往往成为企业收藏的决策依据,决策和程序的随意化制约了企业收藏的学术高度。
藏品管理意识弱。藏品管理是企业收藏专业化的重要考核指标,也是提高企业收藏效用的重要依托。藏品管理既包括如何做好日常的藏品登录、藏品保护等工作,更包括藏品学术研究、藏品展览策划、藏品画册印刷出版以及藏品衍生品开发等内容,而目前国内企业收藏的藏品管理意识淡漠,管理队伍素质和专业化程度不高,直接影响了藏品管理的发展水平。
收藏亟待专业化。现在国内企业收藏主要还处于“收”的阶段,远没有达到“藏”的阶段。从“收”的角度而言,企业收藏什么样的作品,怎样通过合理的机制去有效建立起自己的收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仅凭企业负责人的喜好决定收藏作品的类型,或是仅靠一两位专家来帮助企业建立收藏,这样的机制难以保证建立起好的企业收藏。好的企业收藏是基于美术史价值判断基础上呈现出企业收藏价值观,这样才会使收藏目标定位明确,富有特色。在建立企业收藏的过程中,企业美术馆必须先行在藏品收藏、藏品策划、藏品研究和藏品管理等方面做足功课。
缺乏研究。已经初步建立了企业收藏的企业,目前大都没有对收藏的作品进行系统深入的梳理和研究。艺术品的价值和研究对于艺术品而言很重要,透彻地研究藏品才能更好地挖掘和发现艺术品的价值。因此,国内企业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
国内企业艺术收藏的制约因素
目前有一些因素制约了国内企业艺术收藏的发展。
在制度方面,国外的企业进行企业收藏可以免除或者抵扣部分企业所得税,但国内尚无类似的政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支持企业收藏的配套扶植政策,以切实鼓励和支持企业艺术品收藏的发展。
在人才方面,目前国内企业较为缺乏专业的艺术管理人才。艺术管理专业在国内艺术高校中已设立十余年,但面对国内蓬勃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艺术产业,还是满足不了文化机构日益增长的专业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这也制约了企业艺术收藏的发展。
国内企业艺术收藏的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国内企业的艺术收藏将继续快速发展,企业收藏艺术、赞助艺术将不会只是企业与艺术之间一种简单交换资源的方式发展,而是会更加强调双方的互动及参与程度。在企业赞助艺术的策略性合作规划中,企业的参与程度会逐渐增加,并且不再只是单纯的金钱资助和等着利用艺术带来的附加值收成。未来企业收藏艺术的发展趋势将是企业品牌与艺术品牌的对等合作,强调企业与艺术的互动也就是加强企业的参与度,企业与艺术都强调顾客的体验与参与,企业与艺术的合作将会更多地跨界,实现多元合作。
编辑:陈佳
关键词:中国国内企业 艺术收藏 调研报告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