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学院书画学院
竹石画到元代已成为独立构图形式
自古以来,竹就是文人墨客喜爱吟咏、描绘的题材之一。远在唐代,已出现画竹的名家,及至北宋,据《宣和画谱》所载,画竹一门已与山水、花鸟等,成为十大画种之一。发展到元代,画竹已达至臻至妙的境地。明、清两代画竹高手林立,并与梅、兰、菊画等合称“四君子画”。竹画,在民族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代开始出现专门画竹的名家
最早画竹的传说有:唐王维始画竹,开元间有刻石;五代十国时,蜀李夫人月夜独坐南轩,轩外竹影婆娑,映在窗纸上,夫人用笔就窗纸摹写竹影。这便是墨笔画竹的开始。
但是一般来说,唐代画竹已成为独立题材,开始出现专门画竹的名家,如萧悦。他专擅画竹,以双钩敷色为之,尚真实自然。诗人白居易赞叹他的艺术,写了一首《画竹歌》:“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惟一人。人画竹身肥臃肿,萧画茎瘦节节疏。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这后两句是以诗的形式提炼出画竹艺术中立意、运笔的根本法则,可以说是我国画竹理论之最早萌芽。
宋代以双钩着色宫庭画竹法为主
五代北宋年间,画竹一科逐渐发展,有不同的风格。后蜀黄荃常以墨染竹;南唐徐熙有《鹤竹图》,用浓墨粗笔画竹的根、竿、节、叶,略用青绿二色点露生机,而竹梢“萧然有拂云之气”。北宋时文同最为杰出,他在画面上综合展现竹、木、石,特别发展出了墨竹一科。因文同当时出任湖州知州,人称“文湖州”,被誉为“竹圣”。后学者众,故有“湖州竹派”之说。更重要的是,他总结了画竹的基本原则:“ 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苏轼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的画竹艺术和理论。
由于宋朝一些皇帝倡爱书画,皇家画院的专职画家创作了许多竹题材的优秀作品,但都以工为上,不敢“偷工减料”。于是虽然有“文湖州”一派的存在,却仍然还是以双钩、着色的宫庭画竹法为主导地位。
元代以书法入竹画影响深远
元代画竹上承唐、五代、两宋,技法上有了更大的进步,其显著特点是文人画的兴起,注重笔墨情趣与画面的文学性,着重体现诗书画的进一步结合,以竹、石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和大批专擅表现竹、石题材的画家的出现,也是元代文人画大发展的重要标志。
有学者认为,元代竹石画已经完全形成了一个独立于其他画科的新的形式。首先,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构图形式被确认下来。尽管在宋代文同已经将竹子在画面上独立地表现出来,但在大多数宋画中,竹子仍然是作为山水、人物的衬景出现的。这种情况虽然在元代绘画作品中仍可见到,但元代大部分竹石画已是秀石、枯木、幽草翠竹,或是一枝数叶的构图方式,这种形式构成了中国画竹题材作品的基本形式,对明、清两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次,便是以书法入画。赵孟頫诗云:“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说画竹首先要懂得书法,进一步阐明了书法与绘画同源的理论,同时这也是对竹画表现技法的一种尝试。这一理论为元代以至后代竹画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是元代以后许多书法家擅长竹兰一类题材的重要原因。
元初以画竹著称者为赵孟頫,时人有诗云:“近代画竹谁最豪,南有赵魏北有高。”他的夫人管道升也是著名的画竹名家,在古代女画家群体中出类拔萃。除此之外,吴镇、王蒙等文人画家都是著名的画竹高手。
明代墨竹画,首推宋克、王绂、夏昶三家。其中王绂和夏昶均以墨竹名天下,“萧散自在”为王绂面目,而夏昶则师从王绂,后变其法,时推第一,拥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誉。另外,文征明、徐渭等画家都有竹画经典之作传世,其中,徐渭的雪竹颇为后人所称道。
墨竹画到了清代,高峰迭起,意境大开。前朝遗民“靖江后人”朱若极(石涛)和其同代“八大山人”朱耷均为书画旷世奇才,所作墨竹,气势磅礴,淋漓洒脱,不拘一格,别开天地。清中期的“扬州八怪”几乎每人都擅墨竹,且各具特色,如汪士慎的清平淡雅、金冬心的古拙平和、李复堂的繁浓简秀、李晴江的狂放恣肆、罗两峰的坚挺傲岸、郑板桥的清瘦劲健……“八怪”之中,独板桥“删繁就简”,“标新立异”, 其“六分半书”和“震电惊雷之学”与“掀天揭地”之文、之诗,以“三绝诗书画”著称。有相悖于“胸有成竹”为“胸无成竹”之论,把“意在笔先”升华为“趣在法外”之道,集文与可之墨、石涛之笔为大成,并以专事墨竹而独树一帜于画坛。
近现代以来,画竹名家更是人才辈出,不胜枚举,几乎每一知名花鸟家都有竹题材的绘画传世。其中,吴昌硕和齐白石堪称赋竹、画竹高手。有评论家指出,吴昌硕画竹,气度在浑、风貌在拙、魂魄在雄,笔下豪迈跌宕,畅快淋漓。必须指出的是,吴昌硕多写风雨竹。
除此之外,还有任伯年、蒲华、潘天寿、徐悲鸿、张大千、吴湖帆、陈半丁等著名画家,在竹画上颇有建树。
编辑:陈佳
关键词:竹石画到元代 已成为独立构图形式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