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读图今日读图
端午节别名众多 南北方习俗不尽相同
原标题:端午节到来:饮雄黄酒避五毒 民间有送瘟神仪式
中新网北京6月9日电(上官云)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民俗学者王娟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民间端午节有沐兰汤、饮雄黄酒避五毒等丰富多彩的习俗,但南北方略有差异,“南方一些地区会举行送瘟神仪式以求祛除疾病,竞技类活动也比较多;北方过端午则以家庭范围为主”。

端午节别名众多 南北方习俗不尽相同
有关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较大,亦有“纪念介子推”、“纪念伍子胥”等说法。按照字面意思来讲,“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即为“初五”。同时,按照历法五月恰为“午”月,“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午节别名很多,比如浴兰节、女儿节、诗人节等等。”王娟表示,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影响,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北方以家庭为主,除了吃粽子外,重点在于给女孩过端午,如佩戴续命缕等物;南方则有‘赛龙舟’等竞技活动”。
此外,端午节前后,炎热的夏季已经来临,受气候影响,蚊虫、疫病出现较多,南方气候潮湿,更是如此。王娟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南方有些地区会举行“送瘟神”仪式,表示把疾病送走。
大概是出于类似目的,南方很多地区习惯在端午节“采艾以为人”,即用艾草、菖蒲等物制作成人形“以禳毒气”。王娟介绍,此举亦有祛病避邪、祈求平安的寓意,“相对而言,北方端午节习俗要比南方少很多”。
在饮食方面,南方北方虽然都讲究吃粽子,但口味也并不统一。北方以甜粽为主,南方则有咸粽、肉粽等很多口味,花样相对较多。

古时官府为端午竞技提供彩头 民间饮雄黄酒避五毒
历来,很多节日、节气民俗都包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端午节也不例外。王娟说,古代官府十分支持民间过端午,甚至会为“龙舟竞渡”的活动提供奖品、彩头。
“唐代过端午节,官府方面会将包好的粽子放置在一个小金盘中,粽子的个头要小,同时摆放在一个比较远的举例之外,参与竞技的人开始射箭,一箭射中者就可以得到金盘。”王娟笑着表示。
民间的端午风俗更是多种多样,在“赛龙舟”、“挂艾草”、“沐兰汤”等民俗之中,颇有趣味的是“避五毒”。所谓“五毒”,一般指的是蛇、蝎子、蜈蚣、壁虎、蟾蜍,有些地方所指的“五毒”中也有蜈蚣,人们为了避开夏天五种毒虫的叮咬,想出了种种办法。
“比如人们会在端午节这天把‘五毒’做成剪纸,贴在门窗、墙上,或者系在儿童手臂上;或者剪一个葫芦,同时把‘五毒’形象也剪在葫芦之上,表示用葫芦‘镇住’这‘五毒’。”王娟认为。
在很多地方尤其江浙一带,人们还讲究饮雄黄酒“避五毒”。王娟说,这种酒也比较讲究,会用菖蒲、雄黄乃至朱砂等浸泡,饮用后祛除毒气,“从卫生角度讲,这些习俗在今天也有一定意义”。(
编辑:曾珂
关键词:端午节 饮雄黄酒避五毒 送瘟神仪式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