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谁来种地”?有解!
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在这种情况下,“谁来种地”确实值得关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的农村有望让城市更向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蓬勃发展,他们规模种地有效益、有前途,将扛起务农的大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端午前后的阴历五月,正是“三夏”大忙时节。近来有报道指出,“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这让很多人再次把目光聚焦到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建设新农村”等话题再受关注。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农业和农村的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迅速向工业和城市流动,这符合经济规律。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化服务的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必然,但城镇化并不意味着要消灭农村。我国城镇化正在快速推进,但仍有6.4亿农村常住人口和2.7亿农民工,农民还是最大的社会群体。即使再过若干年,城镇化率达到70%后,也还有4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
从农业产业本身来看,要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我国农业是小规模农业,千家万户分散经营,户均经营土地规模只有7亩多。每亩地种粮一年的纯收益不过几百元,辛苦种地一年不如外出打工一月。种地,对于相当数量的农村男性青壮年而言,正成为“鸡肋”。这样,农业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女性化和低教育水平化,也就是人们俗称的“386199部队”。
不过,在一些人惊呼农业没有吸引力的同时,人们还发现,近年来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热情很高,互联网企业、商贸公司、金融集团等不一而足。据统计,流入企业的承包地面积年均增速超过20%。目前,工商资本占流转土地的比例超过10%。他们为农村带来了资金、技术和人才,为农业带来了营销和品牌。
所以说,“谁来种地”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也并非无解。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发展新型职业农民,让愿意继续务农的农民从土地获得效益、让农村的生活更美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为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提供了契机,规模经营的利润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生吸引力。如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蓬勃发展,或从传统小农户中分化、成长,或是农户联合合作而成,他们规模种地有效益、有前途,将扛起务农的大旗。
当然,单靠农民自身来实现现代农业远远不够,从其他市场主体汲取资金、技术和管理理念必不可少,但也要防止其他主体对于农户的挤出效应,应是带动农民发展而不是代替农户生产。国际经验表明,任何国家农业的稳定发展单靠公司农业是不可能的,农业的稳定发展必须建立在以农业为终生职业、以乡村社会为基本生存空间的农民群体的基础之上。我国现代农业的未来发展,既不能以传统农户的衰落为代价,又不能简单地排斥相关企业的进入,必然是一种混合型经营的发展态势。
如果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的农村有望让城市更向往。为此,要把解决农业问题和农民、农村问题统筹考虑,多从农民的角度制定政策。特别是在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等问题上,既要考虑农业规模效益竞争力,又要兼顾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社会稳定,防止因规模经营而导致农民失地失业。今后在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要素不平等交换的同时,要防止因强调城镇化而忽视农业、农村、农民。(乔金亮)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种地 农业 农村建设


美国旧金山圣诞老人大聚会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生产
不走陆路改空降 “圣诞老人”搭热气球出发
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福建泉州开幕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领取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
伊拉克民众集会庆祝击败“伊斯兰国”
探访中国造世界首座半潜式智能海上渔场
华盛顿点亮国会圣诞树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