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浙江舟山市区两级政协合力助建沈家门省级特色小镇
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渔港承载了600多年的建港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世界三大群众性渔港之一。当前,沈家门正走在再度辉煌的路上。
创建中的省级特色小镇——沈家门渔港小镇,包括沈家门渔港、国际水产城商贸融合区、海洋文化创意区、半升洞渔人码头休闲服务区、沈家门港城中心生活区、墩头渔民部落“慢生活”体验区。沈家门渔港小镇是撬动舟山群岛新区诸多国家战略由模糊到清晰、由蓝图到现实的重要载体,省、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创建项目联系领导制度,由副省长孙景淼、市政协主席江建国分别担任省、市联系领导。区里建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副市长、区委书记蔡洪和区长张立军任组长,区政协主席杨小毛任常务副组长,同时设立实体化运作的创建指挥部,杨小毛担任总指挥。
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角色,市、区两级政协发挥优势,积极助推创建工作。2月23日,市政协专门组织参加市政协全会的的港澳华侨委员、特邀委员视察了国际水产城。在鱼市大厅,委员们对种类丰富、物美价廉的水产品啧啧称赞,也为即买即加工的模式点赞。随后,委员们又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渔文化展厅,沈家门渔港的变迁、船模的演变、各类渔绳结、捕捞工具的视频演示等展示普陀水产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给委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委员们表示,水产城从单一的水产交易演变成水产交易和商旅文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具有创新和发展意识,对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扩大市场集聚效益非常有益。委员们建议,水产城要根据自身资源优势,策划开展富有海洋特色与渔港风情的节庆活动,在繁荣市场经济的同时,带动普陀优质水产品销往国内外。此外,江建国还多次到普陀实地调研指导创建工作,并带队考察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经验。
为了研究沈家门渔港历史文化内涵,探索文化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区政协和区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渔港文化研究会,渔港原住民、渔老大、学者座谈会,挖掘渔港文化、渔俗、民居建筑、十大名小吃和沈家门小城故事,并从渔港建制演变、海上丝绸之路等方面开展搜集研究,整理成渔港历史文化汇编本,部分内容纳入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编制的《沈家门渔港小镇行动规划》。
今年的普陀区政协全会上,区政协文史与学习委提案建议结合旧城改造重振沈家门渔港的商业繁华,九三学社普陀区支社提案建议整合沈家门渔港码头岸线,胡牧委员提案建议重视开发沈家门、鲁家峙“一港两岸”旅游产业,陈布萍委员提案建议升级改造沈家门渔港使其成为普陀旅游新地标。这些提案合并成沈家门渔港特色小镇建设的几点建议,列入区政协重点提案提交办理。
区政协全会以后,区政协领导数度深入沈家门渔港小镇进行调研,积极助推。比如在调研海洋文化创意区的建设情况后,区政协领导希望,突出重点,合力攻坚,按照去年区政府专题会议纪要明确的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度;明确职能,加强对接,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和各种矛盾,督促工程建设提速提效;落实责任,加强监管,抓好项目建设、装饰装修等工程的监管,确保园区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编辑:吴静怡
关键词:浙江舟山 政协 沈家门省级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