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盐业改革应打消涨价之忧
要想打消百姓的涨价之忧,不仅要降低食盐企业相关成本,不给企业涨价借口,还应该进一步深化盐业改革。
《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日前发布。“听说国家不限制盐价了,是不是要涨价啊?”这是好多百姓听到盐业改革新闻后的第一反应。“不仅不会涨,在放开价格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食盐价格可能还会有所下降。”中国盐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占京说(6月15日《人民日报》)。
对于此次盐业改革,专家与百姓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不少专家认为盐改之后普通食盐价格会下降,但很多百姓的第一反应却是“会不会涨价”?同一个改革方案为何会引发两种不同反应,值得思考。尽管专家比普通百姓更懂改革和市场,但百姓的涨价之忧也不是全无道理。
从改革方案的表述来说,改革后食盐价格或许会下降,因为此次改革“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批发企业向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购盐并开展跨区域经营,允许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以自主品牌开展跨区域经营……”这些举措旨在引入竞争,有利于使偏高的盐价回归合理。
再从产能过剩、运营成本来说,此次改革后食盐价格也有望下降。可以说,无论是解读改革方案,还是分析盐业市场,专家的观点是有道理的。然而,很多百姓却担心改革后食盐涨价,笔者以为,有关方面在推进盐业改革的同时,也要忧百姓之所忧,警惕食盐价格不正常上涨。
百姓对盐改的第一反应之所以是涨价,原因之一是不少人多年来已经习惯了食盐限价,认为在价格管制下企业不敢涨价,而放开价格后企业想涨价就涨价。其实,放开食盐价格后,行政之手不再限价,但市场之手会限价,食盐涨不涨价不是某家企业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
也就是说,担心涨价的百姓也要学点经济学。不过,百姓担心涨价也有一定道理:其一,在很多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食盐价格是涨是跌还是未知数。虽然从产能过剩等方面来说盐价有下降空间,但企业的人力等成本是上涨的,这可能会影响食盐降价甚至推动涨价。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此次改革并没有彻底废除食盐专营。食盐专营在我国有较长的历史,据说有关方面制定过六次盐改方案试图攻破盐业专营堡垒,虽然2014年国家发改委废止了《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但食盐专营仍然存在,这次改革是“完善食盐专营制度”,而不是废止食盐专营。
如果食盐专营继续存在,既有可能影响食盐降价,还有可能推动食盐涨价,因为食盐专营有可能隐藏垄断、限制竞争。因此,要想打消百姓的涨价之忧,不仅要降低食盐企业相关成本,不给企业涨价借口,还应该进一步深化盐业改革,逐步废止盐业专营,不给垄断留空间。可以说,这次改革只是第一步,取消专营制度才是最终目标。暂不取消食盐专营大概是为了保证质量安全,但随着食品监管的完善,食盐专营就无价值了。
另外,药品价格放开后,部分药价由于人为炒作等原因上涨数倍,部分低价药消失于市场,这就会让百姓担忧盐价放开后也重蹈这种覆辙,比如普通食盐会不会也涨价,低价盐会不会也消失?尽管盐业市场与医药市场情况不同,但有关方面仍然需要警惕普通食盐价格变异或者低价盐逐渐消失。(张海英)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盐业改革 涨价 食盐专营


中国十佳劳伦斯奖颁奖盛典 孙杨丁宁获最佳男女运动员
维也纳:圣诞市场气氛浓
康熙几何“课本”亮相内蒙古
24小时书店现身河北 市民乐享“文化”夜生活
沙特在首都上空拦截一枚导弹 网友拍下画面
海南海事局南海救助局开展首次海空联合巡航
柏林民众纪念圣诞市场恐袭一周年
安理会再次延长跨边界向叙利亚提供救援授权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