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良性警民关系来自理性与克制
最近一段时间,涉及警察的热点事件比较多。从雷洋死亡事件,到深圳女孩逛街被警察强制传唤等,无一不引发舆论风暴。而最新的事件,则是东莞一男子误入执法区,且未带身份证,而被打断7根肋骨。给人的错觉是,警民关系从未如此尖锐对立。
客观地说,最近这些涉警事件中,个别当事警察的恶劣言行,与自身的职业要求差距太大,受到公众的谴责,受政纪国法的处罚,是为必然。
如今,公共舆论空间中,虽然警民关系出了点问题,但并不代表着现实中的警民关系真的就如此紧张。
我们应该看到,警察群体仍然值得尊敬。他们24小时待命,时刻与危险和艰辛相伴,他们用智慧和勇气捍卫法律的尊严,用奉献与牺牲守护一方平安。公安部有一个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393名警察牺牲,平均年龄45.3岁,其中51%的警察是猝死。在现实生活中,“有困难找警察”,仍然是社会的主流思维方式,警民之间的信任关系并未真正脱节,警民关系的基本面并未动摇。
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共舆论空间中的警民关系紧张态势,不值得重视,而且,如果对其采取放任态度或强制打压,或许会进一步激化,并伤及现实警民关系的根基。这样的结果不符合任何社会成员的利益。所以,最紧迫的问题在于如何化解目前所谓警民关系的问题。
就公众来说,公民需要保持理性的态度看待警察执法。在面对具体的恶劣事件时,有的人可能会情绪激动,但也应该认识到,不能因此而一棍子打翻一船人,将个别警察的言行视为一个群体的言行,抹黑一个职业的形象。当然,公众对警权的监督,既是为了维护合法权益,也是帮助警方清除害群之马。但如何实现良性互动,离不开公众理性的表达。
另一方面,来自警方的声音也应该更多克制与谦抑。在公众与警察之间,警察有着天然的强势。不仅在现实具体的执法中需要保持克制,在网络的世界中表达意见也同样需要如此。
近年来,网络上一些实名认证为人民警察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带有警察身份的自媒体十分活跃。或许这些自媒体账号不能代表官方的声音,但毕竟,其个人的警察身份,是十分醒目的标签。因此,他们的发言,自然也极易引起普通网民的注意。
比如在最近这些涉警事件发生后,当中一些自媒体出现了过激反应,不仅不能弥合公众与警察间的关系,反而因为他们的言论刺激了其他网友,某种程度上恶化了事件的进展,而非缓和。一些警察自媒体应该发声,但这种声音应该有助于警民关系的维系,而非相反。
警察与公民的关系不应是对立,而是互相依存。民众需要警察的保护,警察需要民众的配合与监督。民众是一个国家的支撑,警察是一个国家安定的保证。道理非常浅显。
不过,在自媒体发达的时代,这却并非常识。现在,每一个人都有了一个扬声器,但如何利用好表达的权利,意识到言论自由背后的公共责任,很多人和自媒体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公共发言以及媒体伦理的教育或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我们需要良性的警民关系,至少可以先从告别各种非理性的“互撕”开始,在彼此曾经伤害的经历之上,去达成公共发言的共识与准则。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警民关系 理性 克制


中国十佳劳伦斯奖颁奖盛典 孙杨丁宁获最佳男女运动员
维也纳:圣诞市场气氛浓
康熙几何“课本”亮相内蒙古
24小时书店现身河北 市民乐享“文化”夜生活
沙特在首都上空拦截一枚导弹 网友拍下画面
海南海事局南海救助局开展首次海空联合巡航
柏林民众纪念圣诞市场恐袭一周年
安理会再次延长跨边界向叙利亚提供救援授权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