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梅河口市政协助力“梅河大米”走出去
好地种好粮,走上致富路
最近一段时间,一个硕大的问号在梅河口市政协主席赵文的脑际中萦绕着,挥之不去——黑龙江省五常市的气候条件不如梅河,大米品牌为什么能做响?辽宁省清原县草市镇与梅河不隔山、不隔河,为什么人家能种蟹田稻,收入倍增?4月中旬至5月初,市政协邀请相关界别的委员组成调研组,赴五常市一探究竟。
自我评估
多年来,梅河口市大米产业稳步发展,全市有水田60万亩,2015年栽培面积45.6万亩。在水稻生产中实施了标准化种植,制定并推广了绿优米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推行了“三品一标”认证;促进规模经营;推广节本增效。在销售领域提高了知名度,原梅河口市大米协会申请注册了“梅河口大米”地理标识商标。梅河大米知名度的提升,惠及了全市农民。近年来,全市水稻不仅不愁卖,每市斤还比周边地区多卖3-5分钱。
全市大米产业健康发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重视。成立了由14个部门组成的“梅河口大米产业推进组”,下拨了经费;2014年新米上市前,市领导率队亲赴杭州与阿里巴巴董事局洽谈网上销售梅河大米事宜,获得成功;2015年,成立大米协会,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大米品牌建设的工作方案》,引领着大米产业发展。
但梅河口市大米产业依然存在水稻种植品种多,优质品种少,上不了高端,形不成规模;全市大米注册商标过多,在市场上形不成合力;假冒梅河大米多,诋毁了梅河大米的美誉。
他山借石
“五一”节刚过,调研组轻车简从来到五常,了解到的情况让大家豁然开朗。五常市主栽品种为五优稻(稻花香)、松粳系列,年产大米75多万吨。2011年,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优质稻米之乡”。近年来,品种开始退化,产业发展步履放缓。面对困境,五常市及时采取了措施——携手中科院遗传所为稻花香提纯扶壮,恢复了品种的香气、长度和抗病性能;通过企业加入农民生产合作社、土地流转、接收农民进企业等办法稳步扩大企业生产基地;多方筹资、加大投入进行方条田、管道供水改造,让大片平整的稻田赏心悦目;提高种植环节的技术含量,欧盟认证的有机大米、国内“三品一标”、鸭田稻产品,覆盖了大部分水田地块;改用世界顶级大米加工设备,提高加工质量;建成云数据中心,物联网上运行水稻溯源、技术咨询等四大系统;创办稻花香生态体验区,促成生态农业、精准农业、旅游农业三产合一,引来国内外学者、旅友蜂拥到访。
得力的措施使得五常大米的名气蒸蒸日上,五常人说,他们的大米在市场上每市斤售价如果低于5元,就会被消费者斥之为假冒。产业之盛,可见一斑。
建言献策
近几年,在玉米种植冲击水稻面积的情况下,梅河口市年大米商品仍有13万多吨。秋田小町、稻花香等优质精包装大米每市斤售价普遍都在5-8元之间,不及五常市普通大米的售价。以全市占大米商品量95%以上的份额、每市斤不足3元的售价,与五常相比,显现出巨大的利润空间。调研组认为,梅河大米走高端精品发展之路,是不二的选择。
梅河口市具有地理优势。科学家们考证,世界白金水稻带在北纬40°到45°之间。世界著名的优质水稻秋田小町之乡—日本秋田县,位于北纬38~41度;五常市位于北纬44°04′~45°26′之间。两地分别为偏左和偏右。而本市地处北纬42°08′~43°02′之间,恰置中央。年有效积温高,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适中,昼夜温差大,是中晚熟优质水稻作物生长的天堂。
梅河口市有厚重的大米文化积淀;有土壤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Ph值微酸的黑土地;有符合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的灌溉用水;有符合A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标准、且尚有较大容量的农业生态环境。
梅河口市曾产出一等富硒米。梅河的秋田小町大米,多次展销会上被抢购一空,一直为口感挑剔的日本食客所喜爱。
诸多有利条件表明:梅河口市有条件、有能力让自己的好地种好粮、好米卖好钱,让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调研组认为,做强精品大米产业是一项庞大的、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好地、好环境,还需要品种优、科学管、龙头带、有人抓。
调研组建议,应组建小组,制定可行性规划,通过强化目标问责机制,运用物联网应用技术,从划定耕地红线、保护好优质水田、保护好环境做起,普及好有机绿色食品种植和网络销售知识。在扶持龙头企业的同时,引导好有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把大米产业做大做强。
编辑:薛鑫
关键词:梅河口市政协 “梅河大米” 梅河口市政协主席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