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别让网络狂欢伤害法治尊严
网络狂欢是一种比较奇特的网络现象,在很多领域都有所体现。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一张日常生活的照片,都可能引起无数人围观
“6·18”“双11”“双12”……最近数年来逐年被刷新的电商平台单日交易额一直被认为是“独特的商业现象”,体现着我国活跃的电子商务发展态势。然而,狂热促销、居高的销量背后,价格虚高、节后退货潮、刷单、捆绑促销、变相清货等也成为消费者对网购促销节的另一印象(6月20日新华网)。
随着电商的蓬勃发展,人们逐渐发现生活中似乎多了一些节日,产生一种隔三岔五就得去庆祝一下的感觉。就拿刚刚过去的“6·18”来说,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18日,京东就启动了‘6·18’,拉开年中大战的序幕。随后,天猫打造‘6·18超级粉丝狂欢节’,亚马逊主打海外购,苏宁易购推出‘K.O6·18’……国美在线、当当网、1号店、唯品会、蜜芽、拼多多等电商也加入‘战局’。”此前的“双11”“双12”已经让人们见识了一些网络商家和购物者的疯狂,如今“6·18”的火爆程度也不遑多让。
电商不仅仅是热衷于凭空制造节日推动一波又一波的网络购物高潮,对于一些原本就存在的节日也是大肆宣传炒作,比如父亲节、母亲节。每到这个时候,点开电商精心制作的那些温情脉脉的网页,人们都会感到如果不从上面买两件东西简直是人生的一大不孝。
人们应该记得,“双11”的“学名”叫做双11网络购物狂欢节,电商制造节日或者炒作节日的重点,其实就在于构筑一种网络狂欢的氛围。当消费者深受网络狂欢氛围的影响之后,就会积极寻求融入网络狂欢氛围之中,其表现形式就是不停地购物,进而忽略了商品本身对自己是否有用。所以网络狂欢氛围的一旦形成,很多消费者就感到难以抗拒,恨不得在一个购物节把一年的东西都买齐,这就为电商实施一些违法违规操作提供了机会。关于网络购物节的负面新闻人们已经听得多了,包括媒体报道中提到的“价格虚高、节后退货潮、刷单、捆绑促销、变相清货”等等。网络购物节喧嚣的狂欢表象和理性的离场,让某些人得以浑水摸鱼伤害法治的尊严。
网络狂欢是一种比较奇特的网络现象,在很多领域都有所体现。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一张日常生活的照片,都可能引起无数人围观。只不过电商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对网络狂欢运用得非常得心应手。实际上网络狂欢很容易被利益左右,这是因为互联网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还有什么比网络狂欢更能吸引眼球呢?
正如人们通过网络购物节所看到的,网络狂欢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容易让很多人同时头脑发热,处于一种集体非理性的状态之中,给一些不法行为以可乘之机。网络狂欢是网络发展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宜疏不宜堵。除了针对一些网络狂欢个案强化监管执法之外,还要从网络文化的层面应对网络狂欢。网络狂欢正在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网络狂欢中暴露的一些问题,也可以说是网络文化中负面因素的集中体现。当前的网络文化相当于一个大杂烩,成分比较复杂,合理引导网络狂欢,需要进一步强化网络文化的法治色彩和网络空间的法治共识。如何用法治去引领网络文化,是一项复杂的课题,一些如网络购物节般的网络狂欢现象说明,网络法治文化建设有其特殊性,要和网络本身的特性紧密结合起来,从根本上遏制网络文化中的非理性、反法治成分。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网络狂欢 电商平台 法治尊严


重庆西牵引变外部工程收尾 渝贵铁路供电添可靠保障
加拿大多伦多遭遇强降雪
九景衢铁路开通在即 美丽高姐礼仪训练展新姿
2017军旅影像:这一年,中国战机很忙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3组卫星
中国十佳劳伦斯奖颁奖盛典 孙杨丁宁获最佳男女运动员
维也纳:圣诞市场气氛浓
康熙几何“课本”亮相内蒙古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