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优质生源成了价高者得的买卖?
每年高考结束,各大高校都会使出浑身解数,以在争抢高分生源的“招生战场”上抢占地盘。有的招生人员直接把电话打到高分考生父母那里,有的招生人员通过“签约”提早锁定高分考生,亦有招生人员为高分考生提供选择专业优先权和其他特权。提供巨额奖学金也是招徕高分生源的老办法,例如,今年暨南大学为高分考生提供最高10万元的奖学金。
争抢高分生源
对多数家庭而言,1万元起,10万元封顶的奖学金,是个大数目。然而,归根结底,这些采用不同招生手段的高校,进行的还是一场“零和”的生源竞争。
说这样的竞争是“零和”的,可以从两重含义理解。第一重含义是:不论各大高校采用哪种招生手段,高分考生数量也就那么多,某学校多招到一个,其他学校就必然会少招到一个,不论各校招生手法多么新奇,投入资源有多么巨大,对总的教育发展没有促进作用。第二重含义是:在招生竞争中投入的各种资源,既无益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无法转化成更多有利于全体师生的教育资源,更不能给科研工作带来任何帮助。用各种优厚条件作为“诱饵”,还会严重影响考生选择学校和专业时的判断力。毕竟,填报高考志愿是人生大事。
批评这些高校固然简单,我们却也有必要看到现实——当下,几乎所有知名高校都会把大量资源投入到招生竞争中。去年,一场发生在清华和北大两校招生人员之间的网络口水战,更是证明了顶级高校亦不能免俗。如果仅仅是一两所高校这样做,我们可以去批评这些高校,但大多数高校都这样做的现实,难言高校招生体系没有问题。
恢复高考至今,先由考生按顺序填报志愿,后由各大高校统一录取的模式从来没有变过。在过去,高校录取名额是稀缺资源,能考上大学就已经很不容易,高校也不愁生源。因此,这种不利于考生和学校双向选择的招生制度并没有暴露出问题。但是,高分生源的供需关系已渐渐逆转,名校对高分生源的渴求越来越强烈,而考生很难有时间和能力充分选择心仪的学校。而且,考后的志愿填报期是高校争抢学生的主要时间窗口,于是,各大高校也就只好放下身段,一门心思投入到这种看谁“出价”高的招生竞争之中了。
如果考生们能真正“平行”地填报多个志愿,由各个学校分别录取,录取结果出来之后再在被录取的学校中慢慢选择,各大高校又何必着急锁定生源?而考生选择高校的窗口期的延长,也将让考生与家长能更冷静地比较学校间的优劣短长,让教学水平和学习环境——而非招生办的“出价”——决定考生的最终去向。
高考每年都影响着数百万年轻人的前途,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个道理没有人不懂。简单照搬外国录取制度也许不可行,但是基于扩大考生与高校双向选择空间这个大方向,积极开展制度设计和相关调研,却是可在短时期内落实的。(杨鑫宇)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优质生源 争抢高分生源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