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公租房的标签是“民生”而非“人才”
2013年11月,河南新郑市政府出台规定,第一学历必须为国家统招全日制本科学历的人才有资格申请公租房,两年多来,有很多人被这个门槛挡在门外。(6月23日《大河报》)
众所周知,保障性住房都是以收入和住房状况作为标准的,新郑市以学历作为硬性门槛显然有违公租房的设立初衷。
保障性住房建设具有兜底性质,这几年,这类住房的建设是否完成目标甚至成了一项政绩考核标准,然而,平心而论,保障性住房依然存在种种问题,不但有选址偏远、动工缓慢等老问题,还有腐败阴影下的“开着豪车住公租房”“一人住着多套公租房”等乱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往往是越需要保障性住房的人越租不上,这大大削弱了政策善意。
而新郑市直接将学历设为保障房门槛,则无疑在明面的规则上,直接将学历不高者排除在外。这种做法虽然美其名曰为了“人才”,甚至在住房外墙都贴上了“人才”两字作为标签,但仍掩盖不住它的无知与鲁莽。且此种行为背后的逻辑亦是令人深深怀疑的。
首先,声称是为了“人才”,但却只认第一学历,第一学历为大专,即便日后通过努力深造拿到硕士学位,也是无资格住进公租房的。本来,唯学历论公租房资格已十分无理,而细化到唯第一学历,更显得不可理喻。
其次,当地声称进行学历限制并不违背相关法律政策,笔者以为,此种说法有曲解法律和政策的嫌疑。在国务院发布的公租房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条件”为唯一的资格申请标准,并无与学历挂钩的表述,地方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公租房细则,但绝非可以随意设限,以学历作为门槛完全改变了公租房的性质。而依照法理而言,政府进行各项工作都应“法无授权不可为”,保障性住房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其中出现的歧视性条款显然找不到法律依据,甚至有违法嫌疑,理应被废止。
通过此事,能够看到一些地方在推行保障性住房时的随意和失范,这种规则制定上的不公和歧视,应引起足够的警惕。具体而言,需要更加明晰和具有刚性的保障性住房实施细则,不能让有些地方总觉得有擦边球可打,随意处置保障性住房。更重要的是,要能看到保障性住房背后的“民生”二字,它不能因为“人才”“招商引资”等标签,就被淡化和无视。(长雒)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公租房 民生 人才 学历


2017,那些人,那些事
莫斯科发生枪击事件
安哥拉首枚卫星由俄罗斯发射升空
以色列民众用乐高积木砌高塔 欲打破世界纪录
马耳他遭强风袭击 飞机都被吹跑
空降兵某旅组织千余新兵首次夜间跳伞
中国军队2017:打造实战化训练“升级版”
“雪龙”号搭载南极科考队抵达中山站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