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家庭医生”为何水土不服
据报道,北京从2011年起在全市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但六年的时间过去了,家庭医生签约率在数字上达到了令人心动的33%,但现实却是另一幅景象——大多数的患者对签约不知情,很多“健康档案”已尘封为“死档”,发展“家庭医生”的工作并无多少实际进展。
在200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家庭医生制度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工作目标,人人享有家庭医生式服务,是近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为什么中央的态度如此明确,实际的效果却不明显呢?这首先存在一个理念问题,家庭医生的作用,除了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治,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平时的健康维护。当前大家虽然很在意养生,但依然保留着“没病不看医生,有病看好医生”的就医习惯,“家庭医生”没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其次,缺乏激励“家庭医生”开展工作的激励措施。
为此,不妨看看“家庭医生”工作开展比较完善的英国有哪些经验。
在英国,每名全科医生最多可以与2000人签约为“家庭医生”。每签约1人,国家每年付费84镑。这笔收入约占全科医生收入的2/3;而管理机构会针对每名“家庭医生”管理病人的人数和质量再支付另外1/3的收入。在此制度下,如果一名医生不尽责,一方面签约的人员会减少,签约费就会减少,同时相应的考核收入也会下降。“家庭医生”必须要保证自己的工作质量。
而在治疗流程上,民众患病时,除非是急诊,否则,必须先到自己的“家庭医生”处就诊,只有在病情严重、确有必要转诊的情况下,患者才可以到医院就诊,治疗结束后,医院也会把患者在医院的治疗情况、检查结果和患者出院后需要哪些日常护理及时通报给家庭医生,以便日常的健康服务。
英国的做法,保证了其卫生费用在西方国家中所占GDP的比例最低,而人群的健康状况与其他国家相差不大。
结合英国的经验,我们必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庭医生”鼓励制度,至少能够让医生通过签约服务,得到一份相对满意的收入。此外,各个综合医院一定要与家庭医生互动,让家庭医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患者治疗的基础环节中。
我国家庭医生的缺口很大,这也提醒我们,当前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的条件尚不成熟,比较适宜的方法是重点突破。例如将居住相对稳定,又罹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作为先期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的目标,因为他们更容易从“家庭医生”中获益,对减少医院的一般性诊疗效果也较明显。
□郑山海(医生)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家庭医生


2017,那些人,那些事
莫斯科发生枪击事件
安哥拉首枚卫星由俄罗斯发射升空
以色列民众用乐高积木砌高塔 欲打破世界纪录
马耳他遭强风袭击 飞机都被吹跑
空降兵某旅组织千余新兵首次夜间跳伞
中国军队2017:打造实战化训练“升级版”
“雪龙”号搭载南极科考队抵达中山站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