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公投”何以全面撕裂英国政治秩序
英国脱欧公投,脱欧派以微弱优势胜出,备受热议。而在31年前(1975年),英国也曾发起公投,当时以接近三分之二的多数选择继续留在“欧洲经济共同体”。两次公民投票的结果迥异,让人生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叹,但两次公投脱欧和留欧者之间的得票数之差并不大,尤其是这次脱欧者优势微弱。
选票差异不是很大,说明英国选民出现了严重分裂。这种分裂还有区域性,有的地方甚至要发起运动,脱离英国而留欧。这种分裂在公投后也有很多表现:目前有二百万人不承认公投结果,要求重新进行公投,还有议员要求议会投票中止脱欧。
这些都表明,英国选民的裂痕已不仅仅是选项的分裂,还已进入了情感的分裂。而英国无论脱欧还是留欧,这个高度分裂的议题,势必重塑英国的公共议题议程及偏好次序,从而影响英国自身的一体化。可以说,公民投票从根本上撕裂了英国各个层次的政治秩序。
从原始秩序角度来看,英国的全民公投,让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公司、每一个社会组织,都陷入激烈的脱欧VS留欧的争辩。这些原始的社会秩序短期内遭到剧烈破坏。
从扩展的市场秩序角度来看,这场全民公投让市场化考虑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政治考虑。欧洲市场一体化,本来更多的是市场自发扩展秩序的事情,现在却变成了政治层面考虑。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来看,英国的公民投票,让国家治理系统化、有秩序的思考,让位于全民公投这样一刀两分的分裂式决斗。其结果是,即使微弱脱欧了,还有将近半数的人去继续努力留欧。脱还是留,就在极少数的摇摆分子手中几张票。可以想见,整个英国都会在留和脱的刀尖上摇摆,到头来,它会在摇摆中被抖散。
这说明,简单而粗糙的公民投票,未必是对国家重大问题进行表决的最好方法。因为它是脱序式的决定,是两项非此即彼的分裂式的投票。对于多元化中力求公共性平衡稳定的英国来说,这易导致两端极化摇摆。
就公共政策设计而言,这样的公民投票即便无法避免,也应在技术上改进,让分裂式摇摆控制在小范围和小幅度内。一个方法是,让决定由至少三分之二多数赞成才能做出,而不是由投票者的简单半数就能做出。这样中间摇摆的话,就得至少三分之一的选票,这其实已非“摇摆”,而是大幅度民意改变。另一个方法是,把全国分成较小的选区,每个选区都是1名代表,简单过半数通过,再由各选区代表来投票决定最终选项。还可以由三分之二赞成才能通过。
这可以让投票导致的分裂和选区意见的凝聚结合在一起。若要让这个分裂和凝聚的过程进一步选区化,那最好各个选区的投票时间也做些调整,在一年内陆续做出选择。这样,分裂发生的时间点不一样,对全国也只是局部影响,而民意也有一个时间序列的支撑,而不是一个单一时间点的集中性分裂。
有人说,民意似水。水可以平顺流淌,但涓涓细流遇到暴雨也可变成洪涝。结构化的民主,由制度化结构支撑的投票,可以静水流深。而没有结构化支撑的公民投票,就可能是洪水。直接公民投票,且过半数就确定选择极端对立的方案,就是在制造洪水,它易沦为民粹的民主。而要将其弊害降到最低,最起码让这类投票有结构化的技术支撑。
□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英国公投 脱离欧盟 选民分裂


2017,那些人,那些事
莫斯科发生枪击事件
安哥拉首枚卫星由俄罗斯发射升空
以色列民众用乐高积木砌高塔 欲打破世界纪录
马耳他遭强风袭击 飞机都被吹跑
空降兵某旅组织千余新兵首次夜间跳伞
中国军队2017:打造实战化训练“升级版”
“雪龙”号搭载南极科考队抵达中山站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