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达沃斯聚焦中国新经济:未来充满信心
6月26日,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开幕,本届年会的主题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与会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超越了GDP增速数字本身。而从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态势、日益加深的对外开放格局以及正确的宏观政策导向等方面来看,人们有理由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
增长质量受关注
在本届达沃斯论坛上,越来越多的海内外经济界领袖,把目光放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特别是新增长点上。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马蔚华在论坛中指出,从“科研经费占GDP的比重”、“科技成果的转换率”、“技术进步对GDP的贡献率”等主要指标来看,目前中国GDP的技术含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现在不应纠结于GDP增长速度本身,关键是如何让经济增长有技术含量,进而具有竞争力。“如今,我们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GDP质量,尤其是制造业。”马蔚华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在这个大变革的关键时期,谁能够把握好未来的趋势,谁就可以脱颖而出。
科技创新成关键
科技创新对于中国新经济的引领,同样受到与会者们的关注。
在“科技中国”分论坛上,多位与会企业家及学者建议,科研成果转化率的提高需要一个全方位的体制机制保障,不仅政府要负起责任,企业也要积极对接市场和研究者,推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此外,学者自身也要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更加重视科研成果对新经济的价值。
汉富控股总裁郭露表示,如今新产业、新模式、新企业正在大量涌现,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也正在升级改造,这些都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过程中极具希望的新增长点和新动力。而新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融资支持,同时新产业和新企业本身的特点亦要求在金融服务体系、模式、工具等层面进行创新。
中国潜力被看好
那么,转型时期经济的下行压力是否会影响海内外经济领袖对中国的信心呢?面对此前国际上一些“中国经济走下坡路”的观点,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董事长谢白曼表示,中国经济有着良好的基本面、庞大且不断发展的市场,以及为资本提供强大支撑的优质基础设施,因此自己对中国经济最终能够实现成功的转型充满了信心。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26日的论坛上指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已呈现出了“增速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化”的新特点。
“我们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我们有13亿人口的市场,有9亿多劳动力,有7000万市场主体,人力资源的总量也达到7100多万。这就是我们的潜力,我们的空间,我们的韧性。所以,大家对中国经济一定要有信心。”徐绍史强调。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达沃斯 聚焦 中国新经济


美国旧金山圣诞老人大聚会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生产
不走陆路改空降 “圣诞老人”搭热气球出发
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福建泉州开幕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领取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
伊拉克民众集会庆祝击败“伊斯兰国”
探访中国造世界首座半潜式智能海上渔场
华盛顿点亮国会圣诞树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