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食话食说食话食说
用煎炸过的油炒菜?吃油要躲开这些误区

误区一:吃油多样化是吃不同名字的油
经常换着吃不同名字或不同品牌的油是很多人对吃油多样化的理解,事实上许多油虽然名字不同,但脂肪酸构成差不多。比如,大豆油、玉米油、小麦胚芽油和葵花籽油类似;花生油和米糠油类似;茶籽油、杏仁油和橄榄油类似;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类似等。所谓不同油脂的替换,应该按照脂肪酸构成不同的品种来换,否则所得到的脂肪酸基本一样,相当于没替换。
误区二:橄榄油只能凉拌
现存市场上的橄榄油大体可分为初榨橄榄油和精炼橄榄油。初榨橄榄油是直接从新鲜的橄榄果实中榨取的,呈黄绿色,并且含有多酚类等抗氧化物质。若用来炒菜,多酚化合物容易被破坏,因此,最好凉拌,还可用来炖菜或调馅。经过精炼的橄榄油跟其他精炼的植物油差不多,烟点高,抗氧化物质和香味成分也被除去了大部分,但由于它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耐热性较好,氧化危险小,适合用来炒菜。
误区三:用煎炸过的油炒菜
很多人不舍得扔掉炸过食物的油,还会用来高温炒菜或油炸。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因为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当继续使用这种油高温烹调时,致癌物产量会急剧增加。这类油应该避免高温加热,可以用来做炖菜或者花卷等面点。
误区四:什么烹调方法都用一种油
不同油的耐热性不一样,过高温度的烹调会加速致癌物产生,带来健康风险。比如煎炸应该用最耐热的棕榈油、椰子油、黄油、牛油、猪油等;日常炒菜可以选择用耐热性较好的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精炼橄榄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焯煮菜、做汤和凉拌可以选择耐热性差的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核桃油、未精炼的初榨橄榄油等。
误区五:动物油和植物油混合吃更好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应维持在1:1:1的适宜比例,但这个比例说的是整个膳食结构,既包括烹调油中的脂肪酸,也包括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中的脂肪酸(多为饱和脂肪酸)。除平日极少吃肉蛋奶的人之外,吃动物油弊大于利。
误区六:不含胆固醇才是好油
事实上,胆固醇只在动物性食品中存在,植物油中不含胆固醇。所以说,商家在植物油标签上写“不含胆固醇”只是一个噱头。
误区七:颜色越浅(或深),质量更高
油脂的色泽,除了与油料籽粒的粒色有关外,还与加工工艺以及精炼程度有关。越是精炼的油脂,颜色就越浅。按照其精炼程度,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等,一般分四个等级,级别越高,精炼程度越高。
精炼后,一、二级油有害成分的含量较低,杂质少,如菜籽油中的芥子甙等可被脱去,但同时也流失了很多营养成分,如大豆油中的胡萝卜素在脱色的过程中就会流失。三级油和四级油的精炼程度较低,杂质含量较高,但同时也保留了部分胡萝卜素、叶绿素、维生素E等。
编辑:赵彦
关键词:用煎炸过的油炒菜 吃油误区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