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打上违法标签,不足以遏制“随意放生”
对于“随意放生”的法律规制,关键是做好事中监督和事后追责,并让公众认识到它的危害,让人人都来监督它。这比给“随意放生”打上违法标签,更为有效。
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三审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其中明确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随意放生,危及物种安全,甚至威胁他人生命和社会秩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通过法律对民众放生行为进行规制,让随意放生者承担必要违法成本,可谓民望所归。
但是,由于放生问题比较复杂,放生地点多样,放生物种更是千奇百怪,所以,要想由法律把各种细节都规范好,恐怕不现实。
比如,“草案”规定可以放生的只限于当地物种。可是,何谓当地物种,除非相关专家,恐怕没有哪个普通人能弄得清。如此一来,这条法律怎么去执行?而且是否当地物种,与影响物种安全,威胁他人生命,并无直接联系。譬如,某人放生一只家养鹦鹉,鹦鹉并非本地物种,但这鹦鹉要么无法在野外生存死掉,要么在野外搭窝筑巢,并无什么危害。将这种基本对社会无害的行为认定为违法,恐怕站不住脚。
所以,对于“随意放生”的法律规制,其实没必要在“事前”规定过细。关键要做好事中监督和事后追责。法律只需要明确,一旦放生影响物种或生态安全,威胁他人,那么就得承担违法后果。
事中监督,主要是在执法层面,例如首先政府部门要做好“排除法”,即对于生物安全敏感的区域,如动植物保育区,一些公共水域等等,一律禁止放生,加强人员在这些区域的巡视,完善各种警示。对于那些民众自发的放生行为,最好的办法是让民众参与监督,一旦发现随意放生的行为,旁观民众可以拨打110,由警方和专业人士共同到场处理。
事后追责,一是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例如在我国台湾,“小龙虾”被认定为入侵物种,放生“小龙虾”将受到重罚,罚金最少一万人民币左右,最高超过50万人民币。这样的重罚对于“随意放生”者无疑是个极大威慑。二是让刑事追责落地,如放生毒蛇等危险生物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可考虑按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理。对于“随意放生”导致物种安全和生态系统受到重大影响,如何取证、认定,如何进行刑事追责,还需要进一步在法律上完善。
当然,对于“随意放生”,在法律层面进行规范,严格执法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对公众的教育,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我国已建立完善的外来入侵生物清单,但由于科普不力,这份清单养在深闺人不识。所以,完全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公益广告等渠道,向民众普及物种及放生知识。政府还可联合宗教单位,对信徒进行相关科普活动,和动物保护组织合作,设立相关的咨询热线,为放生人士提供指导等。
一句话,最好的社会政策也是最好的刑事政策,让公众真正认识到“随意放生”的危害,让人人都来监督“随意放生”,这比给“随意放生”打上违法标签,更为有效。
□于平(媒体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随意放生 违法


2017,那些人,那些事
莫斯科发生枪击事件
安哥拉首枚卫星由俄罗斯发射升空
以色列民众用乐高积木砌高塔 欲打破世界纪录
马耳他遭强风袭击 飞机都被吹跑
空降兵某旅组织千余新兵首次夜间跳伞
中国军队2017:打造实战化训练“升级版”
“雪龙”号搭载南极科考队抵达中山站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