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沈勤:三十年收藏研究明式家具
一件朴素的条纹衬衫,蜷抄双手,坐在古色古香的书桌前,眼前的沈勤先生儒雅多于匠气。在他客厅内举目所见,无论是摆件,还是桌椅,都散发出一种古朴而又厚 重的气息。浸淫明式家具研究这一行当,沈勤说短不短,用他的话说就是从开始的欣赏,到后来感觉木艺之美,再到研究,玩木已33年。如今不管走到哪里,都脱不去这身木艺匠人的气息。
沈勤先生 摄于书桌前 林坚/摄
近年来,明式家具收藏大热,明式家具的学术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显学。明式家具是古代手工艺品,还是中国古代艺术品?讲明式家具,如果只讲材美工 巧,只讲其作品的奇技淫巧,而不研究它融注的古代中国经典文化艺术,不把它放回它原生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中去观察审视,只按今人就家具而家具的 论道方法布道,其实与王世襄、罗哲文等老一辈倡导的由工艺研究而始,渐次引入艺术殿堂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
明式经典家具,蕴含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书法艺术、纺织艺术、音乐艺术和文学艺术是其具象特征,是十六至十八世纪家具设计艺术的经典三式之一 ——巴洛克,洛可可,明式。这个我们老祖宗的系列设计经典,如果没有吸收上述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的养分,怎么可能产生如此伟大经典的设计。明式家具的古典 设计却是古典中的经典,经典中的第一。明式家具的材美工巧、奇技淫巧,只是实现明式经典家具的技术积累,只是完成明式家具制作的工艺表现,明式家具中没有 吸收中国其他古典艺术文化养分,互效其他古典艺术元素生成自生的明式家具文化风格,明式家具只是简陋版的古建筑木构榫卯结体,只是中国古代满足使用功能的 民间手工制作的家具,或者今人看着古代木匠的手工艺品,而非中国古代木质文化的结晶——中国古代家具艺术品。
沈勤先生写作他的学术专著《明式经典家具文化研究》历时八年,一经出版面世,尽管书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瑕疵,却立刻在我国收藏圈内引起强烈反响。沈勤先生,一个隐于西南边陲的收藏家,却写出了全世界第一部明式家具的艺术史论!
今日中国收藏界已有数千万收藏爱好者,如此重量级的文化贡献,怎么会出现在这政治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 二三线城市?美国谷歌为何上线推荐此书?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大清华图书库为何购藏他这本学术专著?最近网上为什么有人提 出要改革明式家具理论研究方法和方式?如果明式家具是古代艺术品,我们如何评判什么是经典?经典的设计里蕴藏着哪些中国古代经典的文化?如果明式家具艺术 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经典艺术,那么它的定性学术专著艺术史论在哪儿?今天,昆明信息港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沈勤先生的学术研究空间,给您带来他这漫长的 30多年的明式家具情怀感召,分享他收藏研究道路上的艰辛与快乐。
沈勤向记者展示各种木匠工具以及介绍用途 林坚/摄
从小结缘木艺 自此一生痴迷
沈勤第一次接触木活,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他七八岁的少年时代,跟随母亲插队澜沧江畔的傣家村寨。在插队干部中有一马姓干部,每到周末必操斧弄 刨,制作家具、木箱,那时蹲在一边观看的沈勤每每听到锯子与木板、木枋,推刨与椿木、松木之间发出“嚓……嚓……嚓……”声响的韵律与节奏,每每看着马叔 叔凿卯打眼时的专注神情和汗流浃背,以及嗅着那胶锅里“噗……噗……噗”沸腾的骨胶香味四溢情形,便会向马叔叔提出这样那样的好奇问题。
天长日久,从学习磨铲子、凿子、刨刀、锉锯齿,到观摩制作推刨的麻栎在香油里的浸泡变色,从简单的锯榫凿眼、光木上漆,都有了耳闻目染的初步学 习。因插队的干部二女三男,孩子只有沈勤一个,跟随马叔叔初步学习木工与实践,便成这个少年儿童的兴趣和痴迷。由此注定了他与木器结缘的终生宿命,说到如 此的动情之处,沈勤先生还饶有兴趣地用拇指比划着,告诉记者要怎样怎样,凿子才算是磨的已经足够锋利。
上世纪70年代初,沈勤随母返城,小学升初中后,假期他开始了尝试用包装箱木条、三层板、五层板以及少量的木枋制作家具,如当时文革家具中时尚 的“胸柜”、夹板床、三门柜、R桌(写字桌)、凳子等,他不仅为自家营造,还替邻居亲朋家添置。每件成品的打磨,披灰,上漆无不亲自炮制。
1976年下乡当知青,由于为生产队创作了一台播麦机(双轮一斗的小推车),生产队见他有木匠基础,便安排他跟随肖木匠父子干活。那时,各个公 社和大队的粮仓都设在古庙宇中,雨季来临前要翻修检查,清理屋面。制换腐烂的椽、梁、柱、槛,防止古庙漏雨,粮食霉变。这段时间,沈勤与肖木匠父子关系融 洽,学会了木工工具制作。干活挣工分的过程中,了解了一些古代庙宇、乡村建筑木构件原理知识。
3年后,也就是1979年,沈勤考工返城当了昆明瓶酒厂的机修工,学工期间,通过向老工人师傅学习, 掌握了车、磨、钻、电、木等工种的基本技术。工厂里木材的加工皆是电动工具,再没有手工活那美妙的节奏韵味,他再也没有了全手工制器时的那份享受,再也没 有了酣畅淋漓的汗流浃背与肩臂肌肉的一次次丙酮酸消耗。
《明式经典家具文化研究》封面,分上下两册。 林坚/摄
研究收藏数十年 著出明式家具文化图文巨著
1985年沈勤先生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工作。在电影制片厂的八年中,他数次跟随故事片、电视剧组担任导演助理,也 就是行话里说的场记。因为熟悉木工,经常协助副导演督促美术部门的场景、道具加工,帮助摄制组搜寻借用古家具,正是这段终生难忘的经历,使他对明清家具中 乡村、城镇古家具有了许许多多的认识,并从此走上了明式家具收藏和研究的道路。
1993年开始,沈勤先生开始向来自全国各地汇集昆明的古家具商贩学习。自1993年至2003年,沈勤先生先后收藏古旧黄花梨、紫檀、红木、铁力、金丝楠木、榉木、榆木、槐木、黄柏、大漆家具四十多件套,成长为云南古家具收藏界的重量级人物。
沈勤先生通过多年的收藏与研究发现,当下的诸多鉴定古家具的方法均不客观,更无法确定明式家具的分期与制作流派,客观上的说服力更不能做到科学 公正。于是他苦苦钻研求索,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客观科学的鉴定方法——构件学视觉对比研究鉴定法。他以明式家具构件识别数据库资料为基 础,视觉研究比对鉴定为准绳的明式家具分期,中国古代木工工具的进步与组合为线索,古代地方区域古建筑因子在明式家具中的显现,确定木作流派特征等鉴定学 术的突破,奠定了沈氏鉴定方法的基础。
沈勤先生的中国明式家具文化论,最值得咀嚼的就是早在数年前就提出明式家具古典木构渊源说,他认定中国的高型家具并非埃及木匠影响中国木匠制 作,更非佛教传播的产物,而是中国古代本土各民族坐姿发展变化交融的文化现象。明式家具的发展自中国高型家具产生伊始,便是脱胎中国古建体系,逐渐互效吸 收各门类线条艺术、写意、色彩等古典美学,成长升华出明式经典家具文化的艺术发展史,所以凡是具有诗情画意、中国书画、戏剧、哲学、伦理、音乐、舞蹈、纺 织等等古代经典艺术线条的明式家具,便是古代文化艺术设计含金量最高的明式家具——明式经典家具。
沈勤先生的著作,为中国鹤立于世界家具艺术之林的明式家具进行了艺术奠基仪式,首创分期说、构件视觉对比研究说、经典文化经典设计说、中国古代 木工工具进步与组合加工说、硬工艺文化与软艺术文化美学共同塑造明式家具说……。沈勤先生回归的是王世襄,罗哲文等老一辈专家提倡的由工艺而艺术的明式家 具研究道路。
编辑:陈佳
关键词:沈勤 三十年收藏研究 明式家具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