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企业家收藏不可“唯利是图”

2016年07月04日 16:42 | 作者:冯善书 |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企业家收藏是笔者持续关注的话题,不知何故今年忽然一下就热了起来。

热到什么程度?今年春夏一二级市场的大盘基本上都是这批人拉起来的。近现代书画板块的拍卖成交额上半年一直在逆势而行,整个行业还在深度调整,这一板块却走出了与大盘完全不一样的行情,大部分学术地位有历史定论的名家作品成交价格都在飙涨,这跟当前还在惯性下滑的当代一线名家板块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炒股的人最能理解,价格指数直线拉升,肯定是有大机构在抢筹。这半年来到底是谁在抢市场上的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李可染等名家书画?除了像刘益谦、王中军这些老票友以外,当然是像马化腾那类最近十几年来搭上互联网经济和高科技“快车”快速致富的新财富人群。君不见,在全国的一二线城市,这一两年多了许多私人美术馆、博物馆,里边装的东西都得到市场去找。


72003966-63d8-42b2-b99b-a79705b67ab2


企业家进场,玩的到底是真感情还是资本的游戏,这个没办法泛泛而谈,唯有留待日后具案观察。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他们跻身艺术投资圈,之所以能够弄得动静这么大,主要还是因为利用了大资金的杠杆来撬动一些大规模的艺术品资产标的。不说远的,刘益谦2.8亿港元在香港蘇富比买个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和黄文仔花1亿元人民币买下当代画家崔如琢的一幅国画长卷就够震撼人心的。这些大标的对整个市场大盘来说有多重要?雅昌艺术品市场监测中心对二级市场有过统计,每年占比5%的拍品几乎撑起了80%以上的交易额,可见其他95%的拍品就像芝麻绿豆般不起眼。无怪乎有人笑称,每年的艺术新闻头条都给这些企业家们包了,不熟悉艺术市场生态圈的人看了还以为,这些在塔尖上跳舞的人已经玩转了整个艺术品市场。

企业家抢滩艺术品市场,也让许多“专业”做高仿古董和名人字画的地下工作室,狠狠发了一笔横财。中国或许是世界上对名家作品需求最大的一个市场,老百姓不管有钱没钱,都希望在家里挂一件名人创作的作品,就算没钱买真的,假的复制品也好。在热衷于财富较量的企业家群体里边,谁家收藏的名作数量最多、价格最高,甚至被视为江湖地位的象征。正是富人之间的互相攀比,导致了艺术品行业的造假成风。有人统计过,说齐白石一生画的画不过4万余幅,但市场上流通的有他落款的作品多达几十万幅。这么多的齐氏书画到底去哪里了?当然大部分流向了那些能够出得起高价钱的企业收藏家和私人艺术馆。

但愿企业收藏家,能够像保护自己的羽毛一样来珍惜自己的平台。


编辑:陈佳

关键词:企业家收藏 不可“唯利是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