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预付卡监管漏洞亟待弥补

2016年07月05日 10:36 | 作者:张立美 | 来源:长沙晚报
分享到: 

广东省消委会近日披露的数据显示,广东2015年预付卡投诉受理案件数量超过7000件。记者在广东、浙江等地调查发现,目前,在餐饮、美发、美容、健身等行业,预付卡消费几乎成为“标配”,一些商家用各种手段吸引消费者预存大量现金,但有些涉嫌变相融资、非法集资,甚至出现卷款上亿元跑路的现象。(7月3日新华社)

预付卡在市民日常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吃饭用预付卡,购物用预付卡,就连女性做头发都用预付卡……但是,它在为我们消费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陷阱,引发了很多消费纠纷。比如,健身房易主不承认旧卡,理发店一夜之间关门大吉等。一旦发生这些情况,消费者维权相当困难。可以说,便利的预付卡,实质上已成了一枚不定时炸弹的“糟心卡”,稍有不慎,预付卡中的资金就可能“打水漂”。

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一点是监管乏力。虽然商务部曾经发布过《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对企业发卡行为有相应的规定,但这并没有太大的强制力。比如,《办法》规定,发卡企业在开展单用途卡业务之日起30日内前往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可实际情况却是,上海全市发卡主体近10万家,而在上海市商务部门备案的发卡企业只有351家。大量发卡行为没有纳入监管,这就使得很多消费者的预付卡实质上处于“三无”状态:无备案、无存管、无监管,而预付卡里的资金安全,则仅仅依靠企业的“良心”,而这怎么能靠得住呢?

可见,破除预付卡消费陷阱,除了广大消费者要擦亮眼睛,要慎重办理、购买预付卡之外,最关键的是职能部门要弥补预付卡监管漏洞,将预付卡纳入有效的监管之下。

首先,推进预付卡监管的立法,以法律形式明确预付卡的准入、销售、规范、监管和维权。比如,有必要将预付卡备案制改为核准制或审批制,只允许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发行销售预付卡,商家销售预付卡时要提供发票、合同。其次,职能部门平时要加强对商家发行预付卡的抽查、监管,不能等到出事接到投诉才监管。再次,建立商家预付卡数据库,向消费者提供查询服务,也方便消费者及时举报。此外,加大对商家违规发行、销售预付卡的惩处力度。对于违规者,不能只是罚款了之,如果其中有诈骗犯罪情节,就应该依法追究商家的刑事责任。(张立美)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预付卡 监管漏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