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惩戒“老赖”要果断“亮剑”
“老赖”让人痛恶,其不仅触碰社会道德底线,也影响法律正义的最后抵达。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老赖”置道德和法律于不顾。面对这一司法判决后的执行难题,许多法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尝试对“老赖”进行有效惩戒。比如,江苏省高院24小时直播“抓老赖”、上海火车站大屏曝光“老赖”信息、榆林中院微信发布“老赖”信息,等等。
对于全国各地法院来说,“老赖”应该是一个带有共性特征的难题。倘若“老赖”迟迟得不到有效惩戒,法院判决书很可能沦为“一纸空文”,必将使司法正义的效果大打折扣。为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地方各级法院,出台了许多举措。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有实效的,就是建立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一旦被纳入“黑名单”,最高法将联合工商、银行、铁路、民航等多部门,共同对“老赖”进行信用惩戒,不仅限制这些人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还限制他们的高消费,涉及出行、住宿、买车、买房、旅游度假、子女读书等方方面面。这种有益尝试,为法院破解执行难提供了一把制度利器。基于“黑名单”制度,深圳中院创建了鹰眼查控网,通过网络与协助单位联动,可以一键查控“老赖”存款、不动产、车辆、金融资产等28项信息,进而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倒逼或惩戒“老赖”履行法院判决。
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308万名“老赖”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这项制度确实产生了比较大的震慑作用,但对于那些没有高消费,也没有在企业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老赖”而言,“黑名单”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对于这部分人,法院还必须创新惩戒方法。现阶段,各地法院用得比较多的方法就是公开曝光,包括姓名、照片、执行案号及未履行金额等内容。尽管榆林中院在曝光时“因工作疏忽”用了一个“老赖”小学时的照片,但这种方法本身值得肯定,特别是借助微信这种新媒体传播平台。而上海铁路运输法院的曝光方法,则充分发挥了火车站的广场效应。与这两地的做法不同,江苏省高院的直播方法堪称全国首创,它结合了当前互联网发展的新热点,不仅可以让公众近距离感受执法过程、体会司法正义,也可以让这些被直播的“老赖”大白于网络,从而更深度地逼仄了他们的活动空间,震慑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当然,公众对直播“抓老赖”也有争议,那就是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实际上,但凡使用曝光的方法,总有一些人以保护隐私权来反驳。这里面存在一定的误解。一方面,当一个人视道德和法律为无物时,其隐私权的保护必定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最高法出台的《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各级法院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法院公告栏等其他方式予以公布,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失信行为,以及法院认为应当记载和公布的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其他事项。换句话说,“老赖”有隐私权,但法院曝光时只要是从案件本身和公共利益出发、不涉及人格尊严等个人敏感隐私,就没有侵犯个人隐私权。反过来看,一些“老赖”之所以以隐私权对抗曝光,恰恰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
“老赖”是实现司法公平正义的绊脚石,全社会都应该朝其果断“亮剑”。对于各地法院的积极尝试,公众理应报之以掌声,支持他们勇于作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老赖 失信黑名单


国家图书馆带读者亲近《四库全书》
流光溢彩庆新年
元旦观花灯
冰雕高手献技哈尔滨国际组合冰冰雕比赛
元旦小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33亿人次
新疆举行首届禾木国际泼雪节
世界各地迎新年
英国利物浦多层停车场起火 汽车被烧成空壳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