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驴友”野蛮破坏草甸,素养呢
规范的野营行为,应当有文明素养与专业素质的双重加持。有着中产背景的“驴友”,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道德要求,而文明,也就体现在每个公民日常活动中。
近日,网曝部分驴友违规擅入河北省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在高山草甸破土扎营,大把采摘金莲花,对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破坏。7月13日,河北省林业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面禁止“驴友”或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区,对不听劝阻强行闯入或偷入保护区的将依法进行严厉打击。
又见野蛮“驴友”。开挖高山草甸,致使历经百万年缓慢生成的高山植被遭到破坏,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旦坐实,涉事驴友理应受到严厉制裁。
其实,在保护环境方面,当地保护区管理部门已经尽到告知义务,不仅在沟口等多地设有告示牌,还发放宣传资料,并要求游客在生态保护协议上签名。既如此,为何还会屡屡发生此类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恶例?
“驴友”的放纵,或者说行为底线的失控,某种程度上与群体活动中的从众行为有关。个体在群体中不仅会降低道德水准,还会因为“大家都如此”而完成自我宽慰、自我谅解。这个时候,外部的约束往往很难产生作用。
除非外部的潜在压力足够大,“驴友”能够感受到直接的危险,比如,领队有明确禁令,或者被即时查获的可能性极大。一旦两者皆无,则个体行为很可能失范,旅游过程中的文明素养也就难觅其踪。
文明素养缺失的背后,往往又勾连着“驴友”专业素质的欠缺。组织者、参与者往往以“野性”为号召,习惯强调挑战自我、挑战环境,恰恰忘记了与环境的融洽应该是户外互动的本质诉求。注重挑战而环保专业强调不足,过于轻描淡写,体现到行动中,则倾向于过度消费环境。无论是破坏草地,还是采摘野生植物,或者是因为莽撞穿越而陷入生死危境,均与此有关。
很多人不理解,“驴友”往往都有着很好的教育背景,也多是城市的“中产”,为啥会在户外体现不出日常的儒雅、体面?其实,经济与教育上的修养,并不必然表现为对自然的敬畏,甚至还可能出现压力的任性、乃至野蛮转嫁。这也提醒“驴友”们,惟有内心和谐,才有可能真正融入自然、拥抱自然。
据说,目前国内“驴友”总量已接近3000万人。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既可以成为自然文明的传播者,也可能成为破坏环境的“野蛮人”。究竟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应该深长思之。
□胡印斌(媒体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驴友 破坏草甸


土耳其一架军用运输机坠毁3人丧生
旅马大熊猫“靓靓”诞下第二只宝宝
哥伦比亚一架军用直升机坠毁至少7人遇难
西班牙庆祝圣安东尼节 民众“骑马跳火”
兰州榆中黄土高坡上演“水母灯光秀”
冬季不荒芜 这里上演“丰收喜宴”
带工作照回家
福建漳州现大型蚂蚁雕塑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