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遏制城市规划“贪大”,先管住规划权
记者近期在多地采访发现,在特大城市限制人口、中小城镇扩容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城镇迫切希望加速发展,纷纷提出2020年、2030年人口倍增的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5月,全国县以上新城新区超过3500个,规划人口达34亿。(7月13日新华社)
诚如专家所言,中国人口的生育高峰已经过去,即便全面放开二胎,人口增速也不会出现大幅上涨,城镇化的主要增量来源于农村转移人口。而考虑进城意愿、落户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不管怎么算,也填不满34亿人口的“大坑”。换言之,34亿的规划人口,显然存在着明显的“失真”和“贪大”。其原因,或许与城市的定位不准有关,但在现阶段,城市规划“臃肿”现象的出现,其根源仍在于规划本身严肃性的缺乏和规划权的分配失当。
事实上,这一点已引起中央政府的重视。今年2月份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城市规划前瞻性、严肃性、强制性和公开性不够;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节约集约程度不高……因此,《意见》提出,依法加强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原则和程序,认真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由本级政府编制、社会公众参与、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上级政府审批的有关规定。然而实际情况是,每一份不切实际的城市规划的出台,其背后都存在着绕开程序的问题。
与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规划人口”对应的是,近年来各地的“空城”现象愈发多见,这是不切实际的城市规划所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而规划的衔接不畅和严肃性不足,也在客观上加剧了规划的非理性。比如在“一任市长一张蓝图”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必然出现“失真”。当然,城市主政者对城市的规划人口、面积有贪大的喜好,也仍是由于一种粗放的发展理念在作祟。比如当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越重,卖地冲动越大,就必然越需要有更大的“规划面积”来支撑。这也能够解释,为何在一些中小城镇,城市规划往往更容易出现“超前”。
应该说,城市规划贪大风气的流行,还不止由于规划权的约束不足,而是与整个城市的权力运行有关。毕竟,一些地方政府动辄“造城”,发展冲动是其一,更反映出其配置资源的能力确实很强大,所以对城市远期发展抱以盲目乐观就不足为奇。这一方面激发了政府不切实际的“造城”冲动,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市场力量对于城镇化的推动,而导致城市发展内动力不足,更进一步加剧了现实与规划的差距。就此而言,避免城市规划的过度“超前”,政府的放权改革,仍需要做加法。
好的城市规划,应该是把满足“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与其在城市规划上不切实际,当前迫切需要补缺的恰恰是城市的公共服务。目前有关小城镇落户的限制已经基本放开,但由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仍不足,令不少中小城市失去了吸引力,从而又反过来加剧了城市规划的结构性矛盾,即越是中小城市,规划越超前,但却越难以实现。
远远超出城市发展能力的“城市规划”,小则使得规划失去了应有的指导意义,毫无权威可言,大则是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发展的泡沫,导致浪费与经济风险。对于这种很明显的规划冲动,首先还得在规划权的制衡上下功夫。常识是,越是受到约束的权力,其“乱来”的几率就越小,规划权同样如此。(朱昌俊)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城市规划 人口 34亿
      
 

土耳其一架军用运输机坠毁3人丧生
旅马大熊猫“靓靓”诞下第二只宝宝
哥伦比亚一架军用直升机坠毁至少7人遇难
西班牙庆祝圣安东尼节 民众“骑马跳火”
兰州榆中黄土高坡上演“水母灯光秀”
冬季不荒芜 这里上演“丰收喜宴”
带工作照回家
福建漳州现大型蚂蚁雕塑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